1. 计算下面各题。
$ \frac{10}{21} × \frac{12}{25} × \frac{7}{8} \frac{5}{12} × \frac{15}{16} × \frac{2}{3} $
$ \frac{10}{9} × \frac{3}{7} × \frac{14}{15} \frac{40}{13} × 39 × \frac{7}{8} $
答案:
2. 根据语句填写数量关系式。
(1) 长方体中,长是宽的 \frac{4}{3} ,高是长的 \frac{2}{7} 。
(
长方体的宽
) × \frac{4}{3} = (
长方体的长
)
(
长方体的长
) × \frac{2}{7} = (
长方体的高
)
(2) 在一批苏绣作品中,团绣绣品占 \frac{3}{10} ,其中 \frac{1}{2} 是双面绣。
(
苏绣作品的数量
) × \frac{3}{10} × \frac{1}{2} = (
双面绣作品的数量
)
答案:2.(1)长方体的宽 长方体的长
长方体的长 长方体的高
(2)苏绣作品的数量 双面绣作品的数量
3. 一块长方形的儿童爬爬垫,长是 \frac{16}{9} 米,宽是长的 \frac{3}{4} 。这块儿童爬爬垫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答案:3.$\frac{16}{9}$×$\frac{3}{4}$×$\frac{16}{9}$=$\frac{64}{27}$(平方米)
解析:
$\frac{16}{9} × \frac{3}{4} = \frac{4}{3}$(米)
$\frac{16}{9} × \frac{4}{3} = \frac{64}{27}$(平方米)
4. (学科融合)“古稀”“花甲”“不惑”等都是我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其中“古稀”表示70岁,“花甲”表示的年龄是“古稀”的 \frac{6}{7} ,“不惑”表示的年龄是“花甲”的 \frac{2}{3} 。“不惑”表示的年龄是多少岁?(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

答案:4.

70×$\frac{6}{7}$×$\frac{2}{3}$=40(岁)
5. (自然科普)人体各部分之间存在着有趣的关系。一般来说,手腕的周长是颈部周长的$ \frac{1}{2} ,$拇指的周长比手腕的周长短$ \frac{3}{5} 。$琪琪测量出自己颈部的周长是26厘米,她拇指的周长比手腕的周长短多少厘米?
答案:5.26×$\frac{1}{2}$×$\frac{3}{5}$=$\frac{39}{5}$(厘米)
6. (创新应用)一个弹力球从$ \frac{5}{2} $米高的空中落下,每次接触地面后弹起的高度是前一次落下高度的$ \frac{2}{5} ,$第3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米?
答案:6.$\frac{5}{2}$×$\frac{2}{5}$×$\frac{2}{5}$×$\frac{2}{5}$=$\frac{4}{25}$(米)
解析:球每次弹起的高度就是下一次落下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