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江苏专版 第81页解析答案
6. 2.3g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
C
)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反应中$O_2$和$H_2O$的分子数之比为1:2
C.该反应中$O_2$和$CO_2$的质量比为12:11
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答案:C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4.4\ \text{g} × (\frac{12}{44} × 100\%) = 1.2\ \text{g}$;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2.7\ \text{g} × (\frac{2}{18} × 100\%) = 0.3\ \text{g}$。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和为 $1.2\ \text{g} + 0.3\ \text{g} = 1.5\ \text{g} < 2.3\ \text{g}$,说明该物质中除含碳、氢元素外,还有氧元素,A 错误;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4.4\ \text{g} + 2.7\ \text{g} - 2.3\ \text{g} = 4.8\ \text{g}$,该反应中 ${O_{2}}$ 和 ${H_{2}O}$ 的分子数之比为 $\frac{4.8\ \text{g}}{32}:\frac{2.7\ \text{g}}{18} = 1:1$,B 错误;该反应中 ${O_{2}}$ 和 ${CO_{2}}$ 的质量比为 $4.8\ \text{g}:4.4\ \text{g} = 12:11$,C 正确;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frac{1.2\ \text{g}}{12}:\frac{0.3\ \text{g}}{1} = 1:3$,D 错误。故本题选 C。
7. (2024·龙东地区)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该化学反应中乙、丙质量比为3:17
C.物质丙可能为单质
D.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丁的质量分数为 $1 - 42\% - 8\% - 40\% = 10\%$。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分数减小,甲是反应物,物质乙的质量分数减小,乙是反应物,物质丙的质量分数增大,丙是生成物,物质丁的质量分数没有改变,则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A 正确;该化学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 $(14\% - 8\%):(40\% - 6\%) = 3:17$,B 正确;丙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因此丙一定属于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C 错误;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 正确。故本题选 C。
8.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过程中固体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P点对应的固体中含有2种物质
B.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a-b)g
C.M点、P点和N点对应的固体中含有的元素种类相同
D.M→N的过程中,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C 解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P 点对应的固体中含有未分解的氯酸钾,反应生成的氯化钾,以及催化剂二氧化锰,共 3 种物质,A 错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a - b)\ \text{g}$,B 错误;M 点、P 点和 N 点对应的固体中都含有钾、锰、氯、氧 4 种元素,C 正确;$M→N$ 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但固体质量减小,所以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D 错误。故本题选 C。
9. (2024·北京$)CH_4$与$CO_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H_2$和CO,该制氢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丁的微观图示为 (
D
)
答案: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反应前:CH₄(1C、4H)和CO₂(1C、2O),共含2C、4H、2O。
反应后已知产物:丙为H₂(由图可知含4H,即2H₂),则剩余原子为2C、2O,应组成2CO(丁)。
丁的微观图示为CO分子,即由1个C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分子。
D
10. (2024·无锡)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


A.甲、乙、丙、丁中有3种氧化物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5:3
答案:C 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_{2}S + CO_{2}\xlongequal{一定条件}COS + H_{2}O}$,反应中有 ${CO_{2}}$、${H_{2}O}$ 两种氧化物,A 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 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1,C 正确;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60:18 = 10:3$,D 错误。故本题选 C。
11.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工业上生产尿素[化学式为$CO(NH_2)_2]$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

(1)从微观角度看,图中四种物质都是由
分子
构成的。
(2)从宏观角度看,如图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BD
(填字母)。
(3)写出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化学方程式:
${2NH_{3} + CO_{2}\xlongequal{一定条件}CO(NH_{2})_{2} + H_{2}O}$

答案:(1)分子 (2)BD (3)${2NH_{3} + CO_{2}\xlongequal{一定条件}CO(NH_{2})_{2} + H_{2}O}$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