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泰州期末)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C
)

答案:C
2. 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抽到的考题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所需NaCl的质量为7.5g
B.称量时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应该增加砝码
C.若量取蒸馏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配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把配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广口瓶中,并贴上标签
答案:A
解析:
A. 所需NaCl的质量为50g×15%=7.5g,正确。
B. 称量时托盘天平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左盘NaCl质量偏大,应减少NaCl,错误。
C. 量取蒸馏水时俯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水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
D. 配好的溶液应倒入细口瓶,错误。
答案:A
3. 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操作不能配制成所需溶液的是(
C
)
A.取一定量氯化钠固体溶于适量水中
B.取一定量24%的氯化钠溶液加适量水稀释
C.将15%的氯化钠溶液和13%的氯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
D.将18%的氯化钠溶液和10%的氯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
答案:C
解析:
解:
A. 可通过计算氯化钠和水的质量,直接配制16%的溶液,能配制。
B. 设24%溶液质量为$m$,加水质量为$n$,则$\frac{0.24m}{m+n}=0.16$,解得$n=0.5m$,可稀释配制,能配制。
C. 设15%溶液质量为$a$,13%溶液质量为$b$,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0.15a+0.13b}{a+b}$。
当$a=b$时,$\frac{0.15+0.13}{2}=14\%$;$a\gg b$时接近15%,$b\gg a$时接近13%,均小于16%,不能配制。
D. 设18%溶液质量为$x$,10%溶液质量为$y$,则$\frac{0.18x+0.10y}{x+y}=0.16$,解得$x=3y$,按比例混合可配制,能配制。
结论:C
4.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C
)
|选项|实验操作|目的分析|
|A|称取氯化钠时,指针偏右,调节游码至平衡|准确称量氯化钠的质量|
|B|称量过程中,将剩余的氯化钠放回原瓶|节约试剂|
|C|选择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减小误差|
|D|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增大氯化钠溶解的质量|
答案:C
解析:
解:A. 称取氯化钠时,指针偏右,应继续添加氯化钠至平衡,调节游码会导致称量不准确,A错误。
B. 称量过程中,剩余的氯化钠不能放回原瓶,以防污染试剂,B错误。
C. 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需水的质量为50g - 50g×6% = 47g,水的体积为47mL,选择50mL量筒能减小误差,C正确。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氯化钠溶解的质量,D错误。
结论:C
5. 小科和小明在实验室分别用如图两种方法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水的密度为$1g/cm^3)$

(1) 方法一中,小科在称量氯化钠固体时,他先在天平左右托盘上放上相同的纸片,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接下来他应
先在右盘上放置 10g 的砝码
,再往左盘逐渐添加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重新平衡。
(2) 方法二中,小明应用量筒量取
60
mL水,若他在做这一步时俯视读数了,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3) 方法一中的“溶解”和方法二中的“稀释”,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玻璃棒
。
答案:(1)先在右盘上放置 10g 的砝码(2)60 大于(3)玻璃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