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在“环保卫士”活动中,各班收集饮料瓶情况如下:
|班级|一班|二班|三班|四班|
|收集饮料瓶个数|172|245|358|230|
|参加人数|13|26|34|25|
不计算,估计(
三
)班和(
一
)班平均每人收集的饮料瓶个数比较多,因为
三班收集饮料瓶的总数比二班、四班多,而人数比二班、四班增加得不多;一班虽然收集饮料瓶总数相对不是最多,但人数较少
。(4分)
答案:解析:本题可根据平均数的意义,通过比较各班收集饮料瓶的总数与参加人数的比值大小关系来估计平均每人收集饮料瓶个数较多的班级。
平均数的意义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得到的结果。在本题中,平均每人收集饮料瓶个数 = 收集饮料瓶个数÷参加人数。
对于一班,收集饮料瓶个数是$172$个,参加人数是$13$人,$172÷13\approx13$(个);
对于二班,收集饮料瓶个数是$245$个,参加人数是$26$人,$245÷26\approx9$(个);
对于三班,收集饮料瓶个数是$358$个,参加人数是$34$人,$358÷34\approx10$(个);
对于四班,收集饮料瓶个数是$230$个,参加人数是$25$人,$230÷25 = 9.2$(个)。
也可以通过比较收集饮料瓶个数与参加人数的倍数关系来估计,一班$172÷13$,$172$大约是$13$的$13$倍多;二班$245÷26$,$245$大约是$26$的$9$倍多;三班$358÷34$,$358$大约是$34$的$10$倍多;四班$230÷25$,$230$大约是$25$的$9$倍多。
从倍数关系看,一班和三班收集饮料瓶个数与参加人数的倍数相对较大,进一步观察,三班收集饮料瓶个数$358$比一班$172$多,且参加人数$34$与$13$相比,虽然人数多,但收集饮料瓶个数增加幅度更大,所以可以估计三班和一班平均每人收集的饮料瓶个数比较多,因为三班收集饮料瓶的总数比二班、四班多,而人数比二班、四班增加得不多;一班虽然收集饮料瓶总数相对不是最多,但人数较少。
答案:三;一;三班收集饮料瓶的总数比二班、四班多,而人数比二班、四班增加得不多;一班虽然收集饮料瓶总数相对不是最多,但人数较少。
评论区:
花花的观点不赞成。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0,商不变,但余数也除以100,所以500÷400=1……100,而不是1……1。
答案:点赞:乐乐、牛牛、丽丽
评论区:花花的观点不赞成。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0,商不变,但余数也除以100,所以500÷400=1……100,而不是1……1。
1. (泰州兴化市期中)秋天的千垛是菊花的世界,五彩的菊花竞相开放。李冬和王芳两人各浇6行菊花,每行的棵数相同,两人一共浇了288棵菊花。平均每行有多少棵菊花?(4分)
答案:解析:本题可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两人一共浇的行数,再用总棵数除以总行数,即可得到平均每行菊花的棵数。
已知李冬和王芳两人各浇$6$行菊花,则两人一共浇的行数为:$6×2 = 12$(行)
又已知两人一共浇了$288$棵菊花,根据“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可得平均每行菊花的棵数为:$288÷12 = 24$(棵)
答案:$6×2 = 12$(行)
$288÷12 = 24$(棵)
答:平均每行有$24$棵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