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某玩具工厂的招聘启事如左下图。
招聘启事
本厂招聘木工,年龄20至30岁,平均工资每周800元。
|职位|老板|经理|领班|工人|
|周薪/元|3200|2400|500|300|
|人数|1|2|2|10|
小王应聘上班后,却发现自己的工资每周才300元,于是便去找老板理论。老板便把工资表给小王看,如右上表。你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吗?
我的思考 可以求出平均工资比较一下,总工资是$3200+2400×2+500×2+300×10= 12000$(元),平均工资为$12000÷(1+2+2+10)= 800$(元)。平均工资跟招聘启事上的一样,但是普通工人的工资为每周300元,远低于平均工资。
答案:解析:
题目考查的是平均数的计算以及对于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首先,需要计算所有员工的总工资和总人数,然后用总工资除以总人数得到平均工资。
然而,通过仔细观察数据,可以发现工资分布的不均衡性,大部分员工的工资远低于平均工资,这是由少数高工资的员工拉高了整体的平均工资。
计算过程:
总工资 = $3200 × 1 + 2400 × 2 + 500 × 2 + 300 × 10 = 12000$( 元),
总人数 = $1 + 2 + 2 + 10 = 15$(人),
平均工资 = $12000 ÷ 15 = 800$(元/周),
虽然平均工资是800元/周,但这个数字被老板和经理的高薪所拉高,而大部分工人(10人)的工资只有300元/周,远低于平均工资。
答案:
问题出在平均工资被少数高工资员工拉高,导致大部分员工的实际工资远低于平均工资。
我的疑问 既然平均数不能反映真实的平均工资水平,那么应该用什么数呢?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若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若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活学活用 上面题目中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呢?
答案:中位数:300 众数: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