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 某商场服装部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月销售目标,统计了每位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单位:万元),数据如下:17,18,16,13,24,15,26,25,18,19,22,17,16,19,32,29,16,14,15,25,15,32,23,17,15,15,26,26,16,19。(数据均保留整数)
(1)月销售额的众数是多少?月销售额的中位数是多少?平均月销售额是多少?
(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3)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答案:(1)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13,14,15,15,15,15,15,16,16,16,16,17,17,17,18,18,19,19,19,22,23,24,25,25,26,26,26,29,32,32
众数:15(出现5次)
中位数:(18+18)÷2=18
平均数:(13+14+15×5+16×4+17×3+18×2+19×3+22+23+24+25×2+26×3+29+32×2)÷30=(13+14+75+64+51+36+57+22+23+24+50+78+29+64)÷30=609÷30=20.3
(2)20.3万元,理由:平均数反映平均水平,可作为较高目标。
(3)18万元,理由:中位数是中间水平,一半左右营业员能达到。
我的发现 我发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刻画了数据的集中趋势。( )数的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但它受极端值(一组数据中与其余数据差异很大的数据)的影响较大;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 )数往往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量,它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数只需要很少的计算,它也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答案:平均 众 中位
以下是某校四年级二班两组女生的体重(单位:kg):
第一组:35,36,38,44,42,42,78; 第二组:35,36,38,44,42,42,43。
(1)第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众数是( ),中位数是( );第二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众数是( ),中位数是( )。
(2)比较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
答案:(1)45 42 42 40 42 42
(2)这两组数据中,只有最后一个数据不同。第一组是 78,第二组是 43,因此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不同,但它们的中位数和众数相同,由此看出,平均数受极端值影响较大,中位数和众数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