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2025年人教金学典同步解析与测评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102页解析答案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 5.3 - 9 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D
解析:
解:由图可知,物距$u=50cm - 35cm=15cm$,像距$v=90cm - 50cm=40cm$。
A. 因为$u\lt v$,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错误。
B. 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错误。
C. 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光屏应向左移动,C错误。
D. 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路可逆,此时物距等于原来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物距,仍能成清晰的像,D正确。
答案:D
3. 如图 5.3 - 10 甲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选取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将一个“F”字样 LED 灯依次放在光具座 $ A $、$ B $、$ C $ 三点处,所成像如图 5.3 - 10 乙所示,则人眼在凸透镜右侧观察到的像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答案:A
解析:
解:已知凸透镜焦距$f=10\,cm$。
由图甲可知:
物距$u_A > 2f$($A$点在$30\,cm$刻度线外,$u_A>20\,cm$),成倒立、缩小实像,对应图乙③;
物距$f < u_B < 2f$($B$点在$10\,cm$至$20\,cm$刻度线间),成倒立、放大实像,对应图乙②;
物距$u_C < f$($C$点在$10\,cm$刻度线内),成正立、放大虚像,对应图乙①。
像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
A
4. 如图 5.3 - 11 所示是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 $ v $ 和物距 $ u $ 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中有关数据可知( )


A.物距减小时,像距也减小
B.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C.当物距 $ u = 30\ cm $ 时,像距 $ v = 30\ cm $
D.当物距 $ u = 25\ cm $ 时,成的是放大的像
答案:B
解析:
解:A.由图像可知,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A错误;
B.当物距$u=20\ cm$时,像距$v=20\ cm$,此时$u=v=2f$,则$f=10\ cm$,B正确;
C.由图像可知,当物距$u=30\ cm$时,像距$v=15\ cm$,C错误;
D.当物距$u=25\ 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错误。
结论:B
5. 小明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观察同一课本上的文字。当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相等时,看到如图 5.3 - 12 甲、乙所示两种不同的像,图甲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 f_{甲} $,图乙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 f_{乙} $,那么 $ f_{甲} $______(选填“$<$”“$>$”或“$=$”)$ f_{乙} $。

答案:
6. 用焦距为 $ f $ 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多次实验,并记录凸透镜成实像时的物距 $ u $、像距 $ v $,算出物像间距 $ L $($ L = u + v $),绘制出如图 5.3 - 13 所示图像(以 $ f $ 为长度单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d $ 点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一样
B.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其物像间距满足 $ L \geqslant 4.5f $
C.$ a $ 和 $ d $ 两点数据可以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D.$ c $ 和 $ d $ 两点的成像特点是一样的
答案:B
解析:
A. 照相机成像特点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点物距$u=3f$,$u>2f$,成像特点与照相机一样,A正确。
B. 凸透镜成实像时,当$u=2f$,$v=2f$,物像间距$L=4f$为最小值,故$L\geq4f$,B错误。
C. a点$u=1.5f$,$v=3f$;d点$u=3f$,$v=1.5f$,物距与像距互换,说明光路可逆,C正确。
D. c点$u=2.5f$,$v=1.5f$;d点$u=3f$,$v=1.5f$,两点像距相同,成像特点一样,D正确。
结论:错误的是B。
B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