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同步练习答案 2025年同步练习江苏九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 第19页解析答案
1. 下列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C
)。
A. 筷子 B. 碗夹 C. 羊角锤 D. 钓鱼竿
答案:C
2. 如图11-10-1所示,“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下列说法中符合杠杆原理的是(
C
)。

A.“权”小于“重”时,A端一定上扬
B.“权”小于“重”时,“标”一定小于“本”
C.增大“重”时,应把“权”向A端移动
D.增大“重”时,应更换更小的“权”
答案:C
解析:
杠杆原理:权×标=重×本。
A.权<重时,若标>本,权×标可能等于重×本,A端不一定上扬,A错误。
B.权<重时,由权×标=重×本,得标>本,B错误。
C.增大“重”时,重×本增大,为保持平衡,需增大权×标,权不变时,应增大标,即把“权”向A端移动,C正确。
D.增大“重”时,可增大标或增大权,不应更换更小的“权”,D错误。
结论:C
3. 一块质地均匀的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力以如图11-10-2所示的两种方式使其一端抬起,则(
D
)。


A.$ F_a > F_b $,因为图(a)的动力臂短
B.$ F_a < F_b $,因为图(b)的阻力臂长
C.$ F_a > F_b $,因为图(a)的阻力臂短
D.$ F_a = F_b $,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答案:D
解析:
设水泥板长度为$L$,重力为$G$。两种方式抬起时,支点均为水泥板未抬起的一端,阻力为重力$G$,阻力臂为水泥板重心到支点的距离,即$\frac{L}{2}$。
图(a)中,动力$F_a$作用点到支点距离为$L$,动力臂$l_{a动}=L$;由杠杆平衡条件$F_a l_{a动}=G l_{阻}$,得$F_a=\frac{G \cdot \frac{L}{2}}{L}=\frac{G}{2}$。
图(b)中,动力$F_b$作用点到支点距离为$L$,动力臂$l_{b动}=L$;由杠杆平衡条件$F_b l_{b动}=G l_{阻}$,得$F_b=\frac{G \cdot \frac{L}{2}}{L}=\frac{G}{2}$。
故$F_a = F_b$,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D
4. 如图11-10-3所示,不计绳重及摩擦,用拉力$ F= 10\ N 把重 G= 16\ N $的物体匀速提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动滑轮重4 N
B.使用动滑轮要费距离
C.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D.物体提升得越高,机械效率越高


答案:D
解析:
A. 不计绳重及摩擦,动滑轮承重绳子段数$n=2$,由$F=\frac{G+G_{动}}{n}$得$G_{动}=nF - G=2×10\ N-16\ N=4\ N$,A正确。
B. 动滑轮省力费距离,B正确。
C. 机械效率$\eta=\frac{W_{有}}{W_{总}}=\frac{Gh}{Fs}=\frac{Gh}{Fnh}=\frac{G}{nF}=\frac{16\ N}{2×10\ N}=80\%$,C正确。
D. 机械效率$\eta=\frac{G}{G+G_{动}}$,与物体提升高度无关,D错误。
答案:D
5. 如图11-10-4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上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
2.5
N,若其竖直方向移动的距离$ s= 0.2\ m $,物块重$ G= 1.5\ N $,物块上升的高度$ h= 0.3\ m $,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90
%。使用杠杆提升物块的过程中,需要做额外功的原因之一是
克服杠杆重力做了额外功

答案:2.5 90 克服杠杆重力做了额外功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