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直奔那里。几个月的工夫,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对像我这样如饥似渴阅读的少年来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待上半天,构想种种神话传说。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了个“甲优”,老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并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1. “我”对作文有怎样的感悟?用“~~~~”画出这一课文片段中的相关语句。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2. 你认为作者的作文《秋天来了》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请你找出一两句,并品析一下。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天比作仙女,“拂去”“撒给”“挡着”“捧起”等动词赋予秋天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特点,让秋天的形象更加鲜活、美好。
3. 平时,我们也经常写作文,你认为什么是“别出心裁”?
“别出心裁”就是在写作文时,构思和别人不一样,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意,不千篇一律,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写秋天,不写大家都写的树叶黄了等常见内容,而是像作者一样把秋天比作仙女,从独特的角度去描写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