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练习与测试答案 2025年练习与测试五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彩色版 第74页解析答案
三、给加点字注音,并写出字义。
好读书(
hào
):
喜爱、喜好。

读书好(
hǎo
):
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

读好书(
hǎo
):
有益的、优秀的。

答案:1. 好读书(hào):喜爱、喜好。
2. 读书好(hǎo):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
3. 读好书(hǎo):有益的、优秀的。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读书(节选)
莫言
①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② 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 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 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1. 短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的两个故事。
(1)为读《封神演义》
给人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有被人家监督着在磨道里看半天书的资格

(2)为读《青春之歌》
扎在草垛里被蚂蚁和蚊虫咬出了一片疙瘩,耽误了喂羊

2. 阅读第①自然段,说说为什么“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怕“我”中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

3. 作者把自己对书的迷恋描写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请仔细阅读第④自然段,加以体会。
作者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把自己对书的迷恋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对书的极度渴望和喜爱。同时,通过描写“我”与二哥之间关于书的“斗争”,如二哥藏好书,“我”总能找到,进一步突出了“我”对书的迷恋达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这种描写富有感染力,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答案:1.(1)给人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有被人家监督着在磨道里看半天书的资格 (2)扎在草垛里被蚂蚁和蚊虫咬出了一片疙瘩,耽误了喂羊 2. 怕“我”中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
3. 作者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把自己对书的迷恋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对书的极度渴望和喜爱。同时,通过描写“我”与二哥之间关于书的“斗争”,如二哥藏好书,“我”总能找到,进一步突出了“我”对书的迷恋达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这种描写富有感染力,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