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灯泡L发光,钨丝(白炽灯去除玻璃罩后获得)不发光,向钨丝吹气时,灯泡L变亮。若用酒精灯给钨丝加热,灯泡L逐渐变暗直至熄灭,由上述现象可知(
B
)。

A.钨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B.向钨丝吹气时,钨丝电阻变小
C.给钨丝加热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D.灯泡L发光而钨丝不发光是因为通过钨丝的电流小于通过灯泡L的电流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阻与温度的关系以及电流的变化对电路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钨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电流的变化情况。
选项A: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用酒精灯给钨丝加热时,钨丝温度升高,灯泡$L$逐渐变暗直至熄灭,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根据欧姆定律$I = \frac{U}{R}$(在电源电压$U$不变的情况下,电流$I$变小,总电阻$R$变大),可知电路总电阻变大,由于灯泡电阻基本不变,所以是钨丝的电阻变大了,即钨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选项错误。
选项B:向钨丝吹气时,灯泡$L$变亮,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总电阻变小,由于灯泡电阻基本不变,所以钨丝的电阻变小了,B选项正确。
选项C:给钨丝加热时,钨丝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I=\frac{U}{R}$(电源电压$U$不变,总电阻$R$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C选项错误。
选项D:由图可知,钨丝和灯泡$L$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通过钨丝的电流等于通过灯泡$L$的电流,D选项错误。
【答案】:B。
5.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是
材料
、
长度
、
横截面积
和
温度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性质
,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
无关
(有关/无关)。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电阻的性质。
导体电阻是描述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其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电阻定律,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具体来说,不同材料的导体,其电阻一般不同;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此外,温度也会影响导体的电阻,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电阻增大。
同时,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与上述因素有关,而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这是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不会因外部条件(如电流、电压)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是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6. 电阻的单位是
Ω
,单位的换算关系:1 kΩ=
1000
Ω,1 MΩ=
1000000
Ω。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电阻是描述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其单位有欧姆(Ω)、千欧(kΩ)和兆欧(MΩ)等。题目要求填写电阻的基本单位,以及千欧和兆欧与欧姆之间的换算关系。
根据电阻的单位定义,我们知道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Ω)。同时,根据单位换算关系,我们可以得到1千欧等于1000欧姆,1兆欧等于1000000欧姆。
【答案】:
电阻的单位是$\Omega$,单位的换算关系:$1 k\Omega= 1000\Omega$,$1 M\Omega= 1000000\Omega$。
7. 在通常情况下,下列物品中不是绝缘体的是(
D
)。
A.橡胶棒
B.玻璃球
C.塑料尺
D.铅笔芯
答案:【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对绝缘体和导体的识别。绝缘体是指不善于导电的物质,也被称为电介质。常见的绝缘体包括橡胶、塑料、玻璃等。而导体则是指善于导电的物质,如金属、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溶液等。在本题中,我们需要从给出的选项中识别出哪一个不是绝缘体。
A选项橡胶棒,是常见的绝缘体;
B选项玻璃球,同样是绝缘体;
C选项塑料尺,也是绝缘体;
D选项铅笔芯,其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是一种导体,因此铅笔芯不是绝缘体。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答案为D。
【答案】:
D
8. 计算机芯片中有大量用硅、锗等材料制成的电路元件。硅和锗属于(
B
)。
A.导体
B.半导体
C.绝缘体
D.超导体
答案:【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对于物质导电性的分类及识别。在物理学的电学部分,我们知道物质根据其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和超导体。
导体:导电性能良好,如金属;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导体或绝缘体的性质,如硅和锗;
绝缘体:不导电,如橡胶、塑料;
超导体:在某一温度下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材料。
根据题目描述,硅和锗是用在计算机芯片中的电路元件材料,这类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导电性,但又不如金属导体那样完全导电,因此它们属于半导体。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