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蝶湖中学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协助班委会完成下列任务。(13分)
【活动一:制作活动邀请卡】
(1)班委会准备邀请各个学科的任课老师于12月24日下午2:00在本班教室参加此次活动,请你为班委会设计一张个性化的邀请卡,送给语文学科的黄老师。(4分)
邀 请 卡
尊敬的黄老师:
诚邀您于 12 月 24 日下午 2:00 到七年级(1)班教室参加我班“少年正是读书时”专题学习活动。期待您的到来。
蝶湖中学七年级(1)班班委会
12 月 22 日
【活动二:设计读书手抄报】
(2)班委会准备设计读书手抄报,请你为手抄报设置一个合适的栏目。(2分)
栏目一:作者介绍 栏目二:细节品读
栏目三:
角色纵览
栏目四:写法探秘
【活动三:名著联读谈看法】
(3)班级同学将《西游记》与《朝花夕拾》进行联读,请完成以下任务。(7分)
| | |
| 孙悟空的三次离开 | 他见三藏只管绪切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聒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
| |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
| | 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
| 鲁迅的三次离开 | 好。那么,走罢!(《琐记》) |
| | 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琐记》) |
| |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藤野先生》) |
①请简要概括孙悟空三次离开的原因。(3分)
第一次:杀六贼被唐僧骂后负气离开。第二次:三打白骨精后,在猪八戒的挑拨下被不明真相的唐僧赶走。第三次:诛草寇后不被唐僧理解,再次被赶走。
②有人说“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归来”。结合上述材料以及原著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4分)
我赞同这种看法。《西游记》中,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唐僧时,行为莽撞冲动,佛心未定,仍需教诲。第二次离开时,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表现了他对师徒之情的重视。第三次离开后,孙悟空向观音菩萨求助,历经波折,最终消除误会,回到师父身边。孙悟空在三次离开又归来的过程中,由最开始的任性急躁到后来的成熟稳重,再到理性处理问题,一步步成长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朝花夕拾》中,衍太太等市侩的流言,致使鲁迅离开绍兴,想要“寻别一类人们去”。到了南京,水师学堂的“乌烟瘴气”与矿路学堂的“一无所能”,让鲁迅产生了去国外看看的念头。他在仙台跟随藤野先生学医时,受“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影响,最终决定弃医从文,走上文艺运动之路。鲁迅的每一次离开,都是为了更好地成长、寻求更好的救国救民的方法。因此说“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