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2024·江苏扬州阶段测试)《朝花夕拾》在叙述中渗透了鲁迅的“爱”与“憎”。请结合下列选段完成题目。
【选段一】他们——敝同乡“下等人”——的许多,活着,苦着,被流言,被反噬,因了积久的经验,知道阳间维持“公理”的只有一个会,而且这会的本身就是“遥遥茫茫”,于是乎势不得不发生对于阴间的神往。人是大抵自以为衔些冤抑的;活的“正人君子”们只能骗鸟,若问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
(选自《无常》)
【选段二】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
从
从
容
容
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选自《父亲的病》)
(1) 请你阅读选段一,结合《无常》一文,谈谈鲁迅喜爱无常的原因。
因为阳间太苦,没有公正可言,而阴间的无常相对善良、公正。
(2) 结合《父亲的病》一文,对选段二中加点的词进行批注。
“从从容容”指不慌不忙,镇静、沉着,病人已死但医生还能镇静沉着地开药方、收钱,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反语,表达了作者对庸医冷酷贪婪、唯利是图的批判与讽刺。
(3) 同学小文以前觉得鲁迅先生的很多文章都是在“骂人”,且语带讥讽和嘲笑,不明白他为什么总是看不惯这,看不惯那的。对此,你能在以上两则选段之外再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吗?
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的“骂人”“看不惯”是对当时丑恶现象的有力抨击,体现了他对人民、对正义和对美好事物深切的爱。例如《狗·猫·鼠》中,鲁迅通过列举猫“尽情玩弄”猎物、“一副媚态”、嚎叫令人心烦等罪行,尖锐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