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女娲的“神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表现了她“人性”的一面?
“神性”: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能造人。“人性”:有时候感到孤独,会对着池水中自己的影子做表情,看到在她身边欢呼跳跃的小人儿会感到高兴和安慰。
答案:“神性”: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能造人。“人性”:有时候感到孤独,会对着池水中自己的影子做表情,看到在她身边欢呼跳跃的小人儿会感到高兴和安慰。
5. 根据第 2~12 段内容,梳理女娲造人前后的情节和她的心理变化,在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
行走在原野上,她感到(1)
非常孤独
→(2)
捏出的小生物喊她“妈妈”
,她感到满心欢喜→(3)
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她感到高兴和安慰
答案:(1)非常孤独 (2)捏出的小生物喊她“妈妈” (3)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她感到高兴和安慰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梳理故事情节。解答这类试题,首先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的基本情节;然后从文中找出故事情节所在的不同区间;最后提取相关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6. 新趋势 辩证思维 在封建社会里,有人借用此则神话把人剥削人的现象说成是天经地义、命中注定的,他们说女娲用手揉团黄泥做成的人便是社会上那些有钱有势的统治阶级的先辈,那些用枯藤挥洒出的泥点便是无权无势的下层百姓的先人。对此,请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这种说法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曲解神话含义,捏造出来为维护封建社会的不平等制度服务的,其目的是从思想上驯化百姓,使百姓变得愚昧、麻木。
答案:示例:这种说法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曲解神话含义,捏造出来为维护封建社会的不平等制度服务的,其目的是从思想上驯化百姓,使百姓变得愚昧、麻木。
7. 新趋势 情节梳理 阅读文章,试着理清故事的情节,补写下面的内容。
女娃驾船到东海游玩,遇风浪被淹死→(1)
女娃死后化作精卫鸟,衔石子和树枝要把海填平
→大海无情嘲笑精卫痴心妄想→(2)
精卫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填海工作
8. 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
(1)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呢。”(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海的凶残和可恶。
(2)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你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用“永无休止”“总有”两个词语来表现精卫的誓愿,突出了精卫填海的决心和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
9. 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结构上,照应标题和上文内容,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内容上,深化中心,表明精卫填海的决心和坚持,表达了对精卫填海的精神的赞叹。
10.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精卫的性格特点。
①疾恶如仇,因为大海夺去了她的生命,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所以她要填平大海。 ②持之以恒,虽然自己的力量很小,但她永不放弃,坚持不懈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答案:7.(1)女娃死后化作精卫鸟,衔石子和树枝要把海填平 (2)精卫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填海工作
8.(1)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海的凶残和可恶。 (2)用“永无休止”“总有”两个词语来表现精卫的誓愿,突出了精卫填海的决心和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
9. 结构上,照应标题和上文内容,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内容上,深化中心,表明精卫填海的决心和坚持,表达了对精卫填海的精神的赞叹。
10. ①疾恶如仇,因为大海夺去了她的生命,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所以她要填平大海。 ②持之以恒,虽然自己的力量很小,但她永不放弃,坚持不懈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11.(1)示例: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我们欢聚一堂,轻轻揭开神话故事的面纱,深深体会神话故事的韵味。下面我宣布,“走进神话故事”专题学习活动现在开始! (2)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羿射九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3)夸父逐日 牛郎织女 大禹治水 八仙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