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沿着黄河边的绿色生态廊道,我们驶往一百多千米外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我们感到 yān yān 欲睡的时候,车窗外突然出现绵延不尽的树林,高高的白杨的虬枝直冲云天,绝不旁 yì 斜出,绿叶浓密繁茂。下面则是一排排的金叶榆,浑圆的球状树冠闪耀着明亮的金黄色。绿与黄主宰着这里的色彩。树木间,有明亮的波光闪动,是黄河的岔流和陂塘。河岸边的树林中有一家家的游客,大人躺在野营床上读书,孩子们像脱开缰绳的马儿在草地上追逐嬉戏,说不出的潇洒惬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一座碉楼式的建筑,墙壁上挂着黄河滩生态保护站。
(1) 请根据语境,为语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树冠:______(
A
) 主宰:______(
A
)
(2) 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yān yān(
恹恹
)欲睡 旁 yì(
逸
)斜出
(3)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
在“黄河滩生态保护站”后面加上“的牌子”
答案:(1)A A (2)恹恹 逸 (3)在“黄河滩生态保护站”后面加上“的牌子”【解析】(3)画线句成分残缺,缺少与“挂着”匹配的宾语中心语,可在“黄河滩生态保护站”后面加上“的牌子”。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D
)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① 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 ② 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 ③ 而且化“抽象”为“具体” ④ 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答案:D【解析】通读各句可知,该语段阐述的是象征的作用。④中的“它”指代横线前的“象征”,应为首句;②③进一步阐述用象征表达情感的方式,其中③中的“而且”起到承接作用,因此②在③前;①是对③的进一步解释,排在最后。故排序为④②③①。
3. 文章开篇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描写了辽阔坦荡、色彩分明、雄伟壮观的高原景象。交代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出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和坚强不屈的品格,为下文赞美白杨及其象征的人做了铺垫。
4.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欲扬先抑。先用两个“没有”否定白杨树,认为它不是“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再用“但是”语意一转,变抑为扬,肯定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突出了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挺拔、不乏温和而又坚强不屈等品质特点。
5. 第6段说白杨树“极普通”又“决不是平凡的树”,是否矛盾? 请简要分析。
不矛盾。“极普通”是指白杨树在西北很常见,极易生长;“决不是平凡的树”是指白杨树具有正直、朴质、坚强不屈等美好的精神品格。正因为白杨树具有这些精神品格,它才能顽强地生长在西北的土地上,因此不矛盾。
6. 作者在第9段中写“贵族化的楠木”的目的是什么?
“贵族化的楠木”与“极普通”的白杨树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白杨树精神的“不平凡”,引出对那些赞美楠木的“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的叙写,表达自己对白杨树象征的共产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战军民的敬爱与赞美之情。
答案:3. 描写了辽阔坦荡、色彩分明、雄伟壮观的高原景象。交代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出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和坚强不屈的品格,为下文赞美白杨及其象征的人做了铺垫。
4. 欲扬先抑。先用两个“没有”否定白杨树,认为它不是“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再用“但是”语意一转,变抑为扬,肯定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突出了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挺拔、不乏温和而又坚强不屈等品质特点。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对欲扬先抑的表达效果的理解。解答时,首先要点明手法,然后分析文段中“抑”与“扬”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接着分析这一手法在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突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5. 不矛盾。“极普通”是指白杨树在西北很常见,极易生长;“决不是平凡的树”是指白杨树具有正直、朴质、坚强不屈等美好的精神品格。正因为白杨树具有这些精神品格,它才能顽强地生长在西北的土地上,因此不矛盾。
6. “贵族化的楠木”与“极普通”的白杨树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白杨树精神的“不平凡”,引出对那些赞美楠木的“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的叙写,表达自己对白杨树象征的共产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战军民的敬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