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
有
误
的一项是(
C
)
A.晓雾将
歇
(消散)
B.能
与
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
C.
念
无与为乐者(思念)
D.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答案:C【解析】念:考虑,想到。
2. 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
有
误
的一项是(
A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答案:A【解析】正确的划分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 理解性默写。
(1)《答谢中书书》一文中,作者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的句子是:“
高峰入云
,
清流见底
。”
(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既含有自嘲之意,又颇有自许意味,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答案:(1)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2)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
不
相
同
的一项是(
B
)
5.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2)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我)放下拐杖笑了起来,(游玩和睡觉)哪一个是得,哪一个是失呢?
6.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中无处不写“月”,却无一个“月”字。你认为“月”藏在该句的哪几个字里?说说你的理解。
“月”藏在该句的“空明(或:积水空明)”里。该句把庭院中的月光比作澄澈的积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
7. 乙文“(1)
民夷杂揉
,
屠沽纷然
”,写出了儋州上元夜特有的热闹氛围;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写出了月夜的宁静、月色的澄澈。不同的月夜之景表现了作者相同的心境:(2)
乐观豁达
。
答案:4. B【解析】A项,想,想要。B项,房舍/同“释”,解除,消除。C项,……的样子。D项,大概是。
5.(1)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2)(我)放下拐杖笑了起来,(游玩和睡觉)哪一个是得,哪一个是失呢?
6.“月”藏在该句的“空明(或:积水空明)”里。该句把庭院中的月光比作澄澈的积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
7.(1)民夷杂揉 屠沽纷然 (2)乐观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