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启东中学作业本 2025年启东中学作业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88页解析答案
1. 【理文章层次】请根据下面思维导图的提示,梳理文章内容。(6分)
《沙枣》
时间:那年4月下旬
沙枣特点:外表不惹人注意,香味极浓。
时间:1972年秋天
沙枣特点:①
防风治沙,生命力顽强

时间:②
1973年端午节

沙枣特点:依水而长,很秀气。
核心情感:③
借物喻人,表现了沙枣兼具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特点,表达了对像沙枣一样具有可贵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林业工人的赞美之情。

2. 【赏文章妙景】请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提示,赏析词句。(6分)
赏析角度 摘录原句 阅读批注
一字传神 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回去几尺远。 ①此句中的
字很传神,因为
"撞"字写出沙浪冲击沙枣树和遭遇反抗的力度之大,表现出沙枣树防风治沙的巨大作用,蕴含着作者对沙枣树的赞美之情。

一句造势 高大的沙枣树带着一种威慑力量巍然屹立在沙海边上,迎着风发出豪壮的呼叫。 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此句好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沙枣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沙枣树的高大和在防风治沙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沙枣树的赞美之情。

3. 【析文章写法】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1)分析本文第③段和下面语段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选自《白杨礼赞》)
①写景顺序不同。本文第③段依次写了沙枣的叶、花、枝、干,《白杨礼赞》选段依次写了白杨树的干、枝、叶、皮。②本文第③段运用了对比手法,《白杨礼赞》选段没有运用该手法。③本文第③段侧重从色彩和气味方面写沙枣,《白杨礼赞》选段侧重从形态和色彩方面写白杨树。

(2)联系全文,本文和《白杨礼赞》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象征的写法,请具体分析。(4分)
《沙枣》通过对沙枣的描写,赞美了无私奉献的人;《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赞美了北方的军民,赞美了民族解放战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4. 【析段落意图】小新同学认为本文主要写沙枣,第⑧段却重笔写了林业队长,实属多余。你如何理解?(4分)
不多余。本文明写沙枣,实则赞美像沙枣一样具有可贵品质和在治理风沙上发挥巨大作用的林业工人,该段内容突出了文章主旨,丰富、拓展了文章内容。同时,沙枣和林业工人在外形和品质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由沙枣写到人,非常自然,也符合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因此,第⑧段重笔写林业队长的内容不多余。

5. 【赞景物精神】茅盾和梁衡都为其写作对象创作了小诗,请任选沙枣的另一特点,为梁衡的《无题》续写四行诗。(2分)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无题
梁衡
千枝有刺,
叶小花开迟。
沙埋根,风打枝,
却将暗香袭人急。
示例:傲立高呼,与沙海对峙。护田佑人,功勋卓著!

答案:1.①防风治沙,生命力顽强(2分) ②1973年端午节(1分) ③借物喻人,(1分)表现了沙枣兼具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特点,(1分)表达了对像沙枣一样具有可贵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林业工人的赞美之情。(1分)
2.①示例:撞(1分) "撞"字写出沙浪冲击沙枣树和遭遇反抗的力度之大,表现出沙枣树防风治沙的巨大作用,蕴含着作者对沙枣树的赞美之情。(2分) ②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沙枣树人格化,(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沙枣树的高大和在防风治沙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沙枣树的赞美之情。(2分)
3.(1)①写景顺序不同。本文第③段依次写了沙枣的叶、花、枝、干,《白杨礼赞》选段依次写了白杨树的干、枝、叶、皮。②本文第③段运用了对比手法,《白杨礼赞》选段没有运用该手法。③本文第③段侧重从色彩和气味方面写沙枣,《白杨礼赞》选段侧重从形态和色彩方面写白杨树。(每点1分)
(2)《沙枣》通过对沙枣的描写,赞美了无私奉献的人;(2分)《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赞美了北方的军民,赞美了民族解放战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2分)
4.不多余。(1分)本文明写沙枣,实则赞美像沙枣一样具有可贵品质和在治理风沙上发挥巨大作用的林业工人,(1分)该段内容突出了文章主旨,丰富、拓展了文章内容。(1分)同时,沙枣和林业工人在外形和品质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由沙枣写到人,非常自然,也符合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因此,第⑧段重笔写林业队长的内容不多余。(1分)
5.示例:傲立高呼,与沙海对峙。护田佑人,功勋卓著!(2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