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启东中学作业本 2025年启东中学作业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70页解析答案
★16. 小语对诗中的几处词语产生了疑惑,“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解决困惑。(2分)
本诗写的是早春景色,"几处""谁家"准确体现出莺燕数量少,符合早春特点,"处处""家家"则显繁盛,不符合诗意。

答案:本诗写的是早春景色,"几处""谁家"准确体现出莺燕数量少,符合早春特点,"处处""家家"则显繁盛,不符合诗意。(2分)
17. 同学们在复习有关春天主题的诗歌时发现,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中的“浅草才能没马蹄”都传神地写出了早春小草的特点,你觉得是这样的吗?请说明理由。(2分)
示例:是的。韩愈笔下的春草刚刚萌芽,远看有极淡的青青之色,近看却看不出。而白居易笔下的春草已生而尚未长高,体现出欣欣向荣之态。

答案:示例:是的。韩愈笔下的春草刚刚萌芽,远看有极淡的青青之色,近看却看不出。(1分)而白居易笔下的春草已生而尚未长高,体现出欣欣向荣之态。(1分)
1. 首联中“长夏江村事事幽”,请结合颔联和颈联说说诗人是如何表现“幽”的。(2分)
颔联从周围环境来写"幽",燕子自由飞翔,鸥鸟相伴。颈联从人物活动来写"幽",老妻画纸,稚子敲针,全家怡然自得。

2. 有人说全诗流露的情感似是欣喜实含悲苦。你同意这个说法吗?结合诗歌内容说明。(3分)
示例:同意这种说法。对于饱经战乱之苦的诗人来说,江水环绕,环境优美,生活安定,自然是欣喜和满足的。但是,这一切是建立在亲友故旧资助的基础上的,对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诗人,说"微躯此外更何求"其实是一种无奈之语。所以说,这首诗在欣喜之中透露着悲苦。

3. 初读该诗,同学们不知道所咏“越王楼”位于哪里,有人说在内蒙古,有人说在甘肃,有人说在四川,有人说在浙江。结合你所学到的地理、历史等知识,说出你的判断和理由。(3分)
越王楼在四川省。该楼位于绵州,绵州就是今天四川的绵阳;因为该楼楼下是长江,长江流经四川省,但不流经甘肃、内蒙古、浙江境内(流经甘肃、内蒙古境内的是黄河而不是长江)。

4. 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本诗中颈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
楼下奔腾的长江水清澈见底,仿佛有百丈之高。山头上的夕阳只剩下半轮,明亮而温暖。

5. 色彩是建筑元素中最引人注目的属性之一,它不仅使建筑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而且能激发人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颔联中的“碧”“朱”二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该诗颔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高楼上碧绿的瓦片和朱红的屋檐照亮整座城市的情景,"一碧""一朱"交相辉映,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体现了高楼宏伟壮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高楼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古人建筑技艺高超的敬佩之情)。

答案:1.颔联从周围环境来写"幽",燕子自由飞翔,鸥鸟相伴。(1分)颈联从人物活动来写"幽",老妻画纸,稚子敲针,全家怡然自得。(1分)2.示例:同意这种说法。(1分)对于饱经战乱之苦的诗人来说,江水环绕,环境优美,生活安定,自然是欣喜和满足的。(1分)但是,这一切是建立在亲友故旧资助的基础上的,对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诗人,说"微躯此外更何求"其实是一种无奈之语。所以说,这首诗在欣喜之中透露着悲苦。(1分)3.越王楼在四川省。(1分)该楼位于绵州,绵州就是今天四川的绵阳;(1分)因为该楼楼下是长江,长江流经四川省,但不流经甘肃、内蒙古、浙江境内(流经甘肃、内蒙古境内的是黄河而不是长江)。(1分)4.楼下奔腾的长江水清澈见底,仿佛有百丈之高。(1分)山头上的夕阳只剩下半轮,明亮而温暖。(1分)5.该诗颔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高楼上碧绿的瓦片和朱红的屋檐照亮整座城市的情景,(1分)"一碧""一朱"交相辉映,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体现了高楼宏伟壮观的特点,(1分)表达了作者对高楼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古人建筑技艺高超的敬佩之情)。(1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