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五网 全部参考答案 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答案 2025年通城学典课时作业本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江苏专版 第13页解析答案
1. 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其中体积分数最小的是(
C
)
A.$O_2$
B.$N_2$
C.$CO_2$
D.稀有气体
答案:C
2.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稀有气体含量少,没有利用价值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答案:D
解析:
A.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错误。
B. 空气是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分别由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等构成,该选项错误。
C. 稀有气体虽然含量少,但有重要利用价值,如作保护气、电光源等,该选项错误。
D.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该选项正确。
答案:D
3. 2024年9月7日是第五个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本次的主题是“进行投资,现在就要清洁空气”。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B
)
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B.工厂废气直接排放
C.积极种草、植树、造林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B
4.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植物光合作用必须要有氧气参与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用作燃料
C.氧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可转变为液体或固体
D.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答案:C
5. 某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只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D
)
A.食物的腐烂变质
B.动植物新陈代谢
C.金属器皿的锈蚀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答案:D
6.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D
)
A.5%的过氧化氢溶液
B.氧气
C.氯酸钾
D.冰水共存物
答案:D
解析:
解: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5%的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氧化物;
B.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
C.氯酸钾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D.冰水共存物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答案:D
7. 氧气可以与木炭、硫、铁丝等物质发生反应。下列关于这几个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从反应条件看:都是点燃
B.从反应现象看:都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
C.从物质状态看:反应物是固体和气体,生成物都是气体
D.从物质种类看:反应物都是2种,生成物都只有1种
答案:C
8. 某地举行化学实验创新大赛,张老师通过改进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装置获得大赛的一等奖,改进装置如图所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为便于气体导出,最右侧导管伸入集气瓶内不能过长
B.若制备过程中瓶内压强过大,则安全管内液面会上升
C.此实验用铂丝代替$MnO_2$作催化剂,反应后铂丝质量不变
D.此装置可通过铂丝的上下移动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答案:D
解析:
解:A.为便于气体导出,最右侧导管伸入集气瓶内不能过长,说法正确。
B.若制备过程中瓶内压强过大,则安全管内液面会上升,说法正确。
C.此实验用铂丝代替$MnO_2$作催化剂,反应后铂丝质量不变,说法正确。
D.此装置中铂丝若上下移动,无法使反应物完全分离,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说法不正确。
结论:D
9. 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一致的是(
D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木炭代替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D
解析:
A.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非伸入瓶内,操作错误。
B.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导致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无法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操作错误。
C. 食盐和白糖均为白色固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操作错误。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操作正确。
答案:D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