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分子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能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B.原子和离子之间可以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
C.分子、原子、离子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会发生改变
D.离子只能构成化合物,无法构成单质
答案:C
解析:
A. 分子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如O₂),也可能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H₂O),正确。
B.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离子也可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原子,正确。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离子可能改变(如复分解反应中离子种类改变,置换反应中部分离子可能不变),错误。
D.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单质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离子无法构成单质,正确。
答案:C
2. (2025·宿迁宿城期末)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B
)
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
B.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C.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B
3. (2024·盐城东台期中)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 图甲是两种微观粒子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种微观粒子是否属于同种元素?
否
(填“是”或“否”),依据是
两种微观粒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

(2) 由图乙可知,铁的质子数是
26
,相对原子质量是
55.85
。
(3) 图丙是几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a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m的值为
16
,该原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b
(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
② b微观粒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2
周期。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到
电子,形成
$O^{2-}$
(填化学符号)。
③ 上述微观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d
(填字母)。
答案:(1)否 两种微观粒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2)26 55.85 (3)①16 b ②2 得到 $O^{2-}$ ③d
4. (2025·宿迁宿城期末)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铷原子的中子数是37
B.铷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C.x= 2
D.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答案:B
解析:
解:
A. 铷原子的质子数为37,相对原子质量约为85.47,中子数约为85 - 37 = 48,A错误。
B. 铷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外有5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B正确。
C.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7 = 2 + 8 + 18 + 8 + x,解得x=1,C错误。
D. 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错误。
结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