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025·苏州昆山市期末)为了布置新年联欢会的教室,上午小芳每小时做45朵绸花,做了3小时。下午小芳按每小时做60朵绸花的速度,做了120朵绸花。在这一天时间里,小芳平均每小时做多少朵绸花?
答案:$(45×3 + 120)÷(3 + 120÷60)=51$(朵)
解析:
解:上午做的绸花数量:$45×3 = 135$(朵)
下午做的时间:$120÷60 = 2$(小时)
一天做的总绸花数量:$135 + 120 = 255$(朵)
一天做的总时间:$3 + 2 = 5$(小时)
平均每小时做的绸花数量:$255÷5 = 51$(朵)
答:小芳平均每小时做51朵绸花。
5. 爸爸想买一台冰箱,如果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首付2400元,以后每个月付400元,12个月付完。如果一次性付款,需要付5999元,爸爸应该选择哪一种付款方式? 能节约多少元?
答案:$2400 + 400×12=7200$(元) $7200>5999$ 选择一次性付款。 $7200 - 5999=1201$(元) 能节约 1201 元。
解析:
解:分期付款总额:$2400 + 400×12$
$=2400 + 4800$
$=7200$(元)
因为$7200>5999$,所以选择一次性付款。
节约金额:$7200 - 5999 = 1201$(元)
答:爸爸应该选择一次性付款方式,能节约1201元。
6. 张老师从银行卡里把钱转出,第一次转出了总金额的一半,第二次转出了剩下金额的一半还多48元,这时银行卡里还剩345元。张老师银行卡里原来有(
1572
)元。
答案:6. 1572
解析:
解:设张老师银行卡里原来有$x$元。
第一次转出后剩下:$x - \frac{x}{2} = \frac{x}{2}$
第二次转出:$\frac{1}{2} × \frac{x}{2} + 48 = \frac{x}{4} + 48$
剩余金额:$\frac{x}{2} - (\frac{x}{4} + 48) = 345$
$\frac{x}{2} - \frac{x}{4} - 48 = 345$
$\frac{x}{4} = 345 + 48$
$\frac{x}{4} = 393$
$x = 393 × 4$
$x = 1572$
1572
7. 亮亮在计算$150-□×(45-38)$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括号外的减法,再算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乘法,得数是980。这道题正确的得数是(
80
)。
答案:7. 80
解析:
设□里的数为$x$。
亮亮弄错运算顺序后,计算过程为$(150 - x)×(45 - 38) = 980$。
先算括号里的$45 - 38 = 7$,则$(150 - x)×7 = 980$。
两边同时除以$7$:$150 - x = 980÷7 = 140$。
解得$x = 150 - 140 = 10$。
正确运算顺序为:先算括号里的$45 - 38 = 7$,再算乘法$10×7 = 70$,最后算减法$150 - 70 = 80$。
80
8. 某自来水公司规定:
|平均每人每月用水不超过2吨|3元/吨|
|超过部分|4元/吨|
小丽一家四口人,上个月用水12吨,妈妈带40元缴纳水费够吗?
答案:$2×4=8$(吨) $8×3 + (12 - 8)×4=40$(元) $40=40$ 够。
9. 15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7倍,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2倍,那么今年爸爸(
50
)岁,女儿(
20
)岁。
答案:9. 50 20 解析·15 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 7 倍,若 10 年后爸爸的年龄还是女儿的 7 倍,爸爸得长$(15 + 10)×7=175$(岁),实际爸爸少长$175 - (15 + 10)=150$(岁),少长了 10 年后女儿年龄的$7 - 2=5$倍,因此 10 年后女儿是$150÷5=30$(岁),爸爸是$30×2=60$(岁),今年女儿是$30 - 10=20$(岁),爸爸是$60 - 10=50$(岁)。
解析:
解:15年前到10年后经过的年数:15 + 10 = 25(年)
假设10年后爸爸年龄仍是女儿的7倍,爸爸应增长:25×7 = 175(岁)
实际爸爸增长25岁,少增长:175 - 25 = 150(岁)
10年后女儿年龄:150÷(7 - 2) = 30(岁)
10年后爸爸年龄:30×2 = 60(岁)
今年女儿年龄:30 - 10 = 20(岁)
今年爸爸年龄:60 - 10 = 50(岁)
50;20
10. 亮点原创·邮票素有百科全书之称,被誉为“国家名片”,以方寸空间体现一个国家的历史、科技、自然风貌等。亮亮和点点都是集邮爱好者,且两人有相同数量的邮票。若亮亮用去9枚,点点用去18枚,则亮亮剩下的邮票枚数是点点的4倍。原来两人各有多少枚邮票?
答案:10. $(18 - 9)÷(4 - 1)=3$(枚) $3 + 18=21$(枚) 解析·把点点剩下的邮票枚数看成 1 份,则亮亮剩下的邮票枚数还有这样的 4 份,比点点多$4 - 1=3$(份),多的这 3 份就是亮亮比点点少用去的$18 - 9=9$(枚),因此 1 份是$9÷3=3$(枚),因为两人原有的邮票数量相同,所以原来两人各有$3 + 18=21$(枚)邮票。
解析:
解:设点点剩下的邮票枚数为1份,则亮亮剩下的为4份。
两人剩下邮票的份数差:4 - 1 = 3(份)
两人用去邮票的枚数差:18 - 9 = 9(枚)
1份的枚数:9 ÷ 3 = 3(枚)
原来各有的邮票枚数:3 + 18 = 21(枚)
答:原来两人各有21枚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