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老师请同学们为数学信息“买3支彩笔共需要12元”补充问题,下面的问题中,能用“$12÷3×8$”解决的是(
C
)。
A.每支这样的彩笔多少元
B.8元能买多少支这样的彩笔
C.买8支这样的彩笔需要多少元
答案:C
解析:
解:“买3支彩笔共需要12元”,则每支彩笔价格为$12÷3$元。“$12÷3×8$”表示先求每支彩笔价格,再乘以8,即买8支彩笔的总价。
A选项求每支彩笔价格,列式为$12÷3$,不符合。
B选项求8元能买多少支,列式为$8÷(12÷3)$,不符合。
C选项求买8支需要多少元,列式为$12÷3×8$,符合。
结论:C
2. 粮食加工厂用4台同样型号的碾米机每小时可以碾米236千克。照这样的速度,8台同样型号的碾米机,3小时碾米(
1416
)千克。
答案:1416
解析:
236÷4=59(千克)
59×8=472(千克)
472×3=1416(千克)
1416
3. 一座水库一天从7:00开始放水,管理员张叔叔每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高度,下面是他的观测记录。
|时间|7:00|9:00|11:00|13:00|
|水位高度/cm|180|156|132|108|
照这样的速度,这座水库的水全部放完需要多少小时?
答案:$(180 - 156) ÷ 2 = 12$(厘米) $180 ÷ 12 = 15$(时) 解析 由题表可知,每2小时水位下降24厘米,求出1小时水位下降12厘米,总高度180厘米,则水全部放完需要$180 ÷ 12 = 15$(时)。
解析:
解:每2小时水位下降:$180 - 156 = 24$(厘米)
每小时水位下降:$24 ÷ 2 = 12$(厘米)
全部放完所需时间:$180 ÷ 12 = 15$(小时)
答:这座水库的水全部放完需要15小时。
4. 新素养 模型意识 某住宅楼的每相邻两层楼之间有22级台阶。小明从1楼走到家一共走了88级台阶,小明家住在(
5
)楼。
答案:5
解析:
88÷22=4
4+1=5
小明家住在5楼。
5. 新情境 真实生活 为了节约成本,减少人工支出,某超市新进了4台智能结账机。使用这些结账机,5分钟可以为60位顾客结账。照这样计算,2小时可以为多少位顾客结账?
(1) 下面是乐乐的思考过程,请你用文字补充完整。
为60位顾客结账 ÷
5分钟
1分钟可以结账的顾客数 ×
120分钟
(2) 请你用和乐乐不同的方法解答。
2时=120分 $120 ÷ 5 × 60 = 1440$(位)
答案:(1)5分钟 120分钟 (2)2时=120分 $120 ÷ 5 × 60 = 1440$(位)
6. (南通海安市期末)用一个竹篓向一个大的空筐内倒苹果,倒入3篓后连筐重76千克,倒入8篓后连筐重201千克。每篓苹果重(
25
)千克,一个空筐重(
1
)千克。
答案:25 1 解析 筐的质量保持不变,两次倒的篓数相差5篓,质量相差$201 - 76 = 125$(千克),因此每篓苹果重$125 ÷ 5 = 25$(千克),进而求出空筐重$76 - 25 × 3 = 1$(千克)。
解析:
解:两次倒入篓数差:8 - 3 = 5(篓)
两次质量差:201 - 76 = 125(千克)
每篓苹果重:125 ÷ 5 = 25(千克)
空筐重:76 - 25 × 3 = 76 - 75 = 1(千克)
25;1
7. 亮点原创 图书漂流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某校三个图书漂流站点共有900本书。甲站给乙站80本,乙站给丙站30本后,三个漂流站的图书同样多。原来三个漂流站各有多少本书?
答案:$900 ÷ 3 = 300$(本) 甲站:$300 + 80 = 380$(本) 乙站:$300 + 30 - 80 = 250$(本) 丙站:$300 - 30 = 270$(本) 解析 先求出现在三个漂流站各有多少本书,再用倒推法求出原来三个漂流站各有多少本书。
解析:
解:900÷3=300(本)
甲站:300+80=380(本)
乙站:300+30-80=250(本)
丙站:300-30=270(本)
答:原来甲站有380本,乙站有250本,丙站有27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