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古藤王剑冰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  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白日生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选自《人民日报》2008-01-07第16版)
1.文章开头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古藤”?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古藤”,作者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三个词语予以概括。其间导致作者情感变化的内在根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结合原文,说说它的具体体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原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而看这藤,乃真气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2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简析本文构思行文的技巧。
(2)简析本文表达方式的运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反复、比喻、拟人。形象地刻画出“古藤”外形的怪异,泻染“古藤”生命中遭遇的磨难。为下文的叙述和议论作张本、铺垫。(意对即可)
2.惊奇——敬慕——景仰。其间变化源自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的深入。(意对即可)
3.古藤赖于依附支撑的大树倒塌之后,古藤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历经风霜雨雪的考验,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意对即可)
4.古藤饱经1300年的风霜雨雪,并且失去了赖于依附的大树,但仍能顽强地活着;有“气”。古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有“色”。由此可见,“古藤”“乃真气色”。(意对即可)
5.(1)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在构思上的最大特点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者描写了一株失去了依托的大树,但却并不因此而丧失了生存的意志。“古藤”“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作者益是渲染出古藤的不凡,实质益是颂赞现实生活中那些无有依靠、仅凭自己艰辛奋斗、奋勇打拼精神的可贵。在行文上,文章开头倾注笔力细致描写古藤,表达自己惊奇的感受,并谈及与古藤相关的神话传说,以烘托古藤的美丽意象,抒发自己对古藤的敬慕之情。接着作者展开联想,由古藤生发开去,由古藤联想到了类似于古藤的现实中的人以及与古藤类似的精神。结束重又回到对古藤的议论,归结题旨,再次抒发对古藤的景仰之情。通观全文,由描写起笔,由议论收束,前后呼应,首尾圆合。
  (2)文章作为一篇抒情散文,在表达方式上的运用上,以抒情为主,融抒情、描写、叙述、议论为一体。文章开头运用描写,交代出文章的抒情对象,在描写之中,融入了作者对古藤的惊奇感受。为了更好揭示出古藤神奇的特征,作者又插入叙述古藤由来的美好神话,在叙述之中巧妙地融入作者的喜爱之情。为了更好的抒发作者的敬慕之情,作者围绕古藤的艰难命运展开议论,同时联想到与古藤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事展开叙述和议论。由物及人,升华主题。作者的用意不仅仅是颂赞一株“古藤”,还在于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益是渲染出古藤的不凡,实质益是颂赞现实生活中那些无有依靠、仅凭自己艰辛奋斗、奋勇打拼精神的可贵。(意对即可)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