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 页
练习与测试答案
补充习题答案
课课练答案
同步练习答案
阅读答案
电子课本
更多
其他答案
课件下载
试卷练习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录音下载
教案下载
作文范例
简笔画下载
教学视频
语文知识
班主任资料
教材
其他资料
零五网
›
全部参考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中国山水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中国山水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中国山水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士大夫艺术家试图把山水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来赏,来游,他们要使自己的精抻走入这图画里。王维有一句诗“枕上见千里”,谋求的就是这种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所以中国山水画论里就有一个“卧游”的术语。后来中国艺术中出现了园林和盆景,都是这种艺术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与具体实现。说到底,就是将无限大的自然山水缩小到人的感官所能够把握的状态,这也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的结合,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历代的山书画家都试图在自然山水与人之间寻找这种关系,并在这两者之间大做文章。总的来说,整个古典时期,在山水画的意境处理上,大多脱离不开“山水自然”加“渔樵隐士”的基本构思和构图模式。中国山水画中的人往往是艺术家自我的化身,或者说是自然山水的灵魂与知音。“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山水中的“渔樵”并非真正的渔夫樵人,而是一种精神载体。宗炳有一句话“山水以形媚道”,人只有到山水之中,从自然的千姿万态里才能领会“道”之真味,所以中国画里山水本质上都在强调心中之山水。
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中国人倾向于家居生活,然而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需求与此发生矛盾,隐居山林、与鸟兽为伍是一个很不实际的幻想,那么就有了居室化的山水艺术,园林、盆景、山水画都可以看作这一思想的体现。有人讽刺明代的文人董其昌,说他是“山林富贵两不误”,实际上这是文人生活的一个极好概括。中国另一种特具代表意义的画科——花鸟画,与山水画差不多在同一时期(魏晋)产生。花鸟作为审美对象在本质意义上与山水相同,属于主体之外的自然,客观外物。然而,花易凋零,鸟为活体,是主体难以把握掌控的东西,所以就有了花鸟画。
艺术反过来必然要影响生活,由于中国文人将自然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那么这种影响就更加深刻。丰子恺先生在《从梅花说到艺术》中引用了一句哲语:“人们不是为了悲哀而哭泣,乃为了哭泣而悲哀。”在艺术上也有同样的情形,人们不是感到了自然的美而表现为绘画的,乃是表现了绘画之后才感到自然的美。换言之,“绘画不是模仿自然,自然是模仿绘画的”。中国的园林艺术是文人将自然仿效绘画的最好例证。
小题1:下面对中田园林艺术的特征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调生活艺术化B.强调心中之山水
C.强调艺术模仿自然D.强调主体之外的自然
小题2:下面对文章引甩丰子恺先生所引哲语的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悲哀与哭泣的关系,强调哭泣比悲哀更加重要
B.说明明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自然的模仿
C.说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生活的反作用
D.说明园林与绘画的关系,强调园林队绘画的仿效
小题3:联系上下文,解释是“卧游”的内涵。(3分)
小题4: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提问式标题。(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中国文人通过山水艺术达到身处卧室而畅游大千世界的境界。
小题4:中国文人通过什么来亲近自然(或:中国文人如何表现自然)。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概括。
此题对应的语境区间是文章的第一段。“园林”这一对象从属于“山水”,所以找到这段总结句或者关键性的议论句,特别是最后依据概括性的句子,就能确定答案。而其它三项的错误都是以偏概全。
小题2: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此题的答题区间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这个段落的结构是总——分——总,要紧紧抓住段首的中心句,就可以确定答案。A项脱离了语境,B项语意相反,D项表述的对象有失偏颇。
小题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此题的对应语境区间在文章第一段的第二句话。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表原因的从句里明确表示了“卧游”的含义。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品主题。
解答时,首先要抓住文章说明的主体对象和客体对象。主体对象是中国文人,客体对象是自然。其次要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中国文人怎么对待自然,自然对中国文人的影响是什么。最后按题干要求组织一个问句即可。
本页答案点评
提交
重置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
×
纠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