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 页
练习与测试答案
补充习题答案
课课练答案
同步练习答案
阅读答案
电子课本
更多
其他答案
课件下载
试卷练习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录音下载
教案下载
作文范例
简笔画下载
教学视频
语文知识
班主任资料
教材
其他资料
零五网
›
全部参考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伪书”并不全伪任继愈①中华民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伪书”并不全伪任继愈①中华民族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伪书”并不全伪
任继愈
①中华民族文化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物、典籍。有些文物、典籍的内容、作者与产生它的时代不符,称为赝品。典籍中的赝品,学术界称为“伪书”。
②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有伪造假古董以谋利的;有的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的;宗教经典多假托得自龙宫、仙山洞府以骗取信徒的。如果揭示出伪书出现的时代,伪书即成为可信的材料。《列子》一书托名列御寇作,经过研究,此书非列御寇作,它出于魏晋时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一种流派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列子》一书用作研究魏晋时代思潮,有它不可取代的价值。放在先秦是伪书,放在魏晋就不伪。
③与世俗典籍并行的佛教、道教典籍中也有不少“伪经”。持正统观念的信仰者,为了保持宗教的纯洁性,不能容忍“泾渭杂流,龙蛇并进”的现象存在。如果抛开正统观点,从客观研究的立场着眼,查明伪经出现的时代、作者,用它说明作伪的时代以论证某时代思潮,找出它流行的地区以了解其传播的范围,其史料价值比号称“真经”的还矜贵。
④有幸生为近代人,可以不受古人旧传统的局限,有可能从文化整体的高度看待一切“伪书”“伪文献”,从而剖析它、驾驭它,使它为我所用。俘虏兵用好了,和正规军同样发挥战斗作用。好像对待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液、废渣三废一样,经过综合治理,收回利用,即可变废为宝。一切物质都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自己的位置。谁要说某种元素是有害元素、无用元素,那是无知。
⑤人们习惯所指的伪书、伪经,无非是说它不是所标榜的那种作品。如确凿地指出它的历,摆在应当安放的位置上,它就是“真书”“真经”,一点也不伪。《老子》说过:“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这是说,只要善于用人,根本没有无用的人;只要善于用物,根本没有无用的物。弃人和弃物,不过是那些未被认识,未被发现,没有派上用场的人和物罢了。这一层道理,一经说破,不难理解。
⑥伪书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在于它的伪,而在于它有充实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不可代替的。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最后找到归宿,在历史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从此摘去了伪书的帽子。
⑦历史上有更多的不伪的书,号称学术著作,却没有学术性;号称科学著作,却缺乏科学性。因缘时会,也曾行时过一阵子。时过境迁,便被人遗忘得干干净净,因为这类“真作品”内容空洞,价值不高,不具备充当“伪书”的资格,日后自然无人提起。这种自生自灭的不伪的作品是大量的,它曾大量产生,大批消逝。主持这个淘汰选择的就是广大读者。靠了这个权威最大的裁判者,才使得伪书得以正位,劣而真的作品得以自然消亡。天地间之大公无过于是者。
小题1:下列关于“‘伪书’并不全伪”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子》托名先秦列御寇作,实际产生于魏晋时期,是典籍中的赝品,但从研究魏晋时代思潮这个意义上说,有不能替代的价值。
B.佛教、道教典籍中的“伪经”,如果能够查明它出现的时代,以论证某个时代的思潮,从客观研究的角度看,是很有史料价值的。
C.作为近代人,如果从文化整体的高度看待“伪书”“伪文献”,则能发现它们的价值,使伪书得以正位,从而摘去“伪书”的帽子。
D.学术界所称的“伪书”是指内容、作者与产生它的时代不符的典籍,如果能确凿地指出其历,将其放在产生的时代中,它就不伪。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对于“伪经”,持正统观点的信仰者是不能容忍的。而作者不受古人旧传统的局限,认为它比“真经”矜贵。
B.劣而真的作品不能称作“伪书”,这些内容空洞、价值不高的作品大批消逝了,主持这一淘汰的裁判是读者。
C.伪书好像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液、废渣一样,虽然有害无用,但是经过综合治理,收回利用,可以变废为宝。
D.老子认为伪书本身有可以利用的价值,弃之不用,是因为人们还没有认识、发现伪书的价值,不善于利用它。
小题3:作者认为“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一本伪书,他认为它的出现属于“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情况,反映了当时________著书立说风气。(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尊古卑今、贵远贱近”
小题1:
试题分析:C项,“如果……则能……”用语肯定绝对,从文化整体的高度看待“伪书”不一定“能发现它们的价值”,使其正位。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伪经”比“真经”矜贵是有前提条件的;C项,伪书并不都是有害、无用的;D项,老子并未对伪书提出看法,该观点是的属于作者的。
小题3:
试题分析:“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这样才能使当时的人信服,说明时人厚古薄今,因而《黄帝内经》的作者才要挟古人以自重。
本页答案点评
提交
重置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
×
纠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