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说课案
信息发布者:香草
一、教学内容概述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第九册第三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造型、表 现”学习领域。本课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 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学生更了解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更好的表现空间立体感是绘画作品更真实。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并且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讲解,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
2、 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教学用具:图片资料、铅笔、图画纸。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其实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应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称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识会感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如课前提出问题、 留观察作业、收集相关资料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程理念提出“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教师与学生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与接收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知识的创新者。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我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1、 教师要成为教学设计的创新者为了突出“用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表现立体感”这一重点,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感受知识的魅力。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第一,用范画中两个大小不一的“海宝”以奔跑的动式来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第二,用儿童画中一排树木来直观的表现近大远小、近高远矮、近粗远细和近稀远密的透视现象
第三,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的真实感我把音乐元素融入到了美术课堂上,引到学生在乐曲中需找立体感,恰当地运用音乐元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网上收集各种透视现象的图片、名家画作、透视现象的多媒体文件、绘画用的尺子、铅笔、水彩笔等工具。通过对名家画作的欣赏和临摹,让学生更理解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更深刻的记忆大师的作品也通过基础的透视近大远小表现的。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游戏:以我的双手为例,怎样才能在不改变手的形状的前提下,让我的双手看起来不一样大?(一只手离我们眼睛近,一只手离我们眼睛远)
师:那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现象,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比较大,而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比较小,这种现象就是景物的什么现象?
生:近大远小现象,如:远处钢厂的高塔、远山等。
师: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一张平面的纸上画出这么多有层次的,立体的景物的?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讨论这个问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二)、讲授新课
师: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汽车会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我们视野以外,而汽车消失的地方在透视学中就叫做消失点,通过消失点的水平直线叫视平线。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很多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两旁的树木向远方逐渐缩小,最后缩到一个点上。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真是棒极了。道路两旁的树木向远方不断缩小,最终两旁的树木都缩到一个点。
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这些图片,图片上的树木、道路、楼房近处与远处变化,小组内讨论一下,他们有哪些透视现象。
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清晰远模糊。
师:好厉害,同学们发现这么多透视现象,恭喜你们。
同学们请看这个图片,近处的楼房向远处延伸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近处的楼房向远处逐渐缩小,最后缩到一点上,(消失点、视平线)
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在我们就去看看艺术家是怎样处理画面中的透视现象的。
师:这幅作品是荷兰风景画家霍贝玛的《米德尔哈尔尼斯的道路》。在你看来画家表现了哪些透视现象?
这是一条普通的乡村道路,两边高高的树木通向远方,道路两边是乡村的田园,不远处,教堂和农舍的房子依稀可见。在田间和路上,有二三农夫的影踪。尽 管这是一幅普通的乡村景色,但霍贝玛通过巧妙的远近透视,使它具有诗一般的田园情趣,给人一种明朗宁静的美好感受。此画被认为是风景画中的稀世之作。
学生作业也都表现出了这种透视现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透视现象,透视现象有哪几种?什么是消失点、视平线?对于这些知识你们都能理解吗?
生:理解。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具有透视现象的画面,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给它添加上人物以及交通工具等,让它变得更美。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拓展
学生互评,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和借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
五)、小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