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教材实行主题教学,《七律·长征》所在的第六单元的主题为“八一壮歌”。这一单元感情壮美,充满强烈的爱国情怀。《七律·长征》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共四联,56个字,记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既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不怕”两字是全诗的诗眼,回答响亮,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不畏惧;“等闲”两字将困难轻轻一撇,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则是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一扬一抑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灵动起来。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 互相对比,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既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又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尾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感情的收束。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抑扬顿挫,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运筹帷幄、远见卓识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无此气势和胸怀亦不能出此豪言壮语。全诗彰显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与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这首诗的教学,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领略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和博大胸怀,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第二、三联诗的意思,并体会其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诗歌教学,我通常采用“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入情如境,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我采用以下基本步骤: (一)课前准备:课前,我让孩子们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大致了解长征的经过,并阅读一些长征故事,如《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丰碑》等,利用鲜活顽强的人物和动人悲壮的故事来感染学生,为渲染课堂气氛作铺垫。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是建党多少周年吗?(90周年)是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风雨历程,在这90年中,我们的党为了反对侵略,为了人民当家作主,为了民族的振兴和富强历经了无数的坎坷和磨难。在七十七年前的十月,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寻求中国革命的出路,毅然北上抗日,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翻五岭,跨乌蒙,爬雪山,过草地,凭着顽强的意志,走过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出示路线图)等十一个省市,行程25000多里,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长征。革命胜利在望之际,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回顾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满怀豪情,挥笔写下了一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 (三)读诗文 1、教师范读——配乐朗诵《七律·长征》。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 (四)明诗意 诗是浓缩的语言,要理解一首诗的内涵,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借助老师发的资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自学诗句,进行交流。 (五)悟诗情 我是这样引导孩子们的:同学们,你们都很了不起,自学能力很强,老师稍微搀扶了一下,你们就把诗句的意思理解得很清楚了,这样是不是就够了呢?对,我们应该深入地体会这首诗要表达的情感呀!我们读诗,就应该去读它的这份情,体会它要表达的内涵,丰富的感情以及美好的意境。 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长征是怎样的?毛泽东在诗中用一个字来诠释了它,你能找出那个字吗?(“难”)对,长征是艰苦卓绝的历程,诗中说“远征难”,究竟“难”在哪里呢?请联系当时当地的情景,设身处地地进入场景去体会、感受,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与同学讨论一下吧!(播放《长征》音乐) 引导学生交流。①“难”在自然环境恶劣。诗中有哪些词说明了自然环境的难呢?(“万水千山”,说明困难很多,如果一一列举的话,写三天也写不完,所以诗人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它们是: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1)(出示五岭图)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一下看到的五岭吗?连绵起伏的五岭山脉气势雄伟,红军翻越时,他们害怕吗?他们的回答是(“不怕”),在他们眼里,五岭山脉变成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朗读读出红军藐视困难,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 (2)(出示乌蒙图)这是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盘旋七十余里,海拔2200多米,高不高?险不险?真是“气势磅礴”,如果让你翻越这乌蒙山,你会怎样?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眼前翻腾着的细小浪花,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又是什么呢?(小泥丸)在气势磅礴的乌蒙山面前,红军的回答依然是(“不怕”)。通过朗读读出他们坚定的回答。 (3)翻五岭,跨乌蒙,红军来到了金沙江。(出示“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了解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经过,你的心情怎样?红军的心情也与你们一样,诗人用一个字极度地表现出来了——(“暖”)五月初的金沙江水浪滔滔,河水冰凉,战士们不费一枪一弹,巧渡了金沙江,虽然天气寒冷,但内心是多么喜悦、温暖、轻松啊!通过朗读读出这份喜悦、轻松。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具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诗中描述的另一场战斗则是最艰苦卓绝、最激烈的,那就是“飞夺泸定桥”。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感人的恶战场面吧。(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 (出示练习:铁索桥上是 ,桥下是 ,这场面真叫人 !) 当毛主席率大部队走在铁索桥上,凝视着沾满了冲锋陷阵的战士们的鲜血的根根铁索,回忆着战士们夺桥时悲壮的场面,摘下军帽,向牺牲的战士低头默哀时,他的心情是多么沉重。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万里长征的胜利,正是红军战士用生命铺就的道路,怎一个“寒”字了得。让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诗,体会毛主席的感情。 ②长征途中,红军遇到了无数的困难,爬雪山、过草地……可更难的是每天上有敌机的狂轰滥炸,下有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的回答是什么?(“不怕”)所有的困难在他们眼里是什么?你体会到了工农红军的什么精神?长征就是一首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的颂歌。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这首诗,读出红军战士的那种英雄气概吧! (4)(出示喜踏岷山雪图)漫漫征途,红军历经的千难万险,只要跨越千里岷山,长征就将胜利结束。此时,毛主席站在岷山上,面对这茫茫的雪山,他会想些什么呢? 面对这一望无垠,一片洁白的雪山,畅想着中国工农红军的辉煌前景,怎能不喜呢?通过朗读读出红军战士的那份喜悦吧! 小结: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了,虽然它已成为历史,但红军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今年是建党九十华诞,红歌四处传唱,就让我们听着《长征》这首经典的红歌结束今天的课吧! (四)拓展延伸 《七律·长征》短小精悍,只用八句话就高度概括了长征的经历,主题鲜明,结构严谨,全诗洋溢着红军的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最后再送给大家一首词,这是毛主席在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的最后一座山——六盘山写的。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出示《清平乐·六盘山》) 六、板书设计 20 《七律·长征》 五岭 细浪 乌蒙 泥丸 “不怕”“难” 金沙江 暖 尽开颜 大渡桥 寒 岷山 千里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