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板块:揭示课题、复习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黄果树瀑布》。
出示句子: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板块:走近瀑布,感受壮美
读书要用心去读,用心去品,我们就能品出其中的韵味,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默读课文,看看谁能听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看到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板书:“听”、“看”)
激发兴趣: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在这两个字上加引号呢?
对!唯有善于联想的人,才会从一个个方块字中听出瀑布的豪情,看出瀑布的壮观。
(一)听瀑
1.师引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不同的位置,听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任务驱动:
作者是在哪些地方听瀑的呢?分别听到怎样的声音?默读课文2-7自然段,标出自己“听到”的。
2.导学:
(1)你在什么地方听到了瀑布的声音?(板书:远处、近处、谷底)
(2)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逐句朗读体会。
★远处:(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启发思考:
1.“从远处飘来”是怎样一种声音?“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
理解“人喧马嘶”、“喧嚣”。
(板书:渐近渐响)
2. 你能把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渐近渐响的声音朗读出来吗?朗读的语气、声音的高低应建立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请大家用心读读,用心品味一下。
(1)谁能读出“渐近渐响”的黄果树瀑布?指名读。
(2)一齐将这段优美的文字美美地诵读一下。
3.小结:这段文字惟妙惟肖地描写了瀑布的声音,使我们一下感受到瀑布的雄壮。而这时,作者还没有看到瀑布的身形,就已淹没在喧嚣的水声中了。
★近处、谷底
1.来到近处,来到群山环抱的谷底里,引读第五自然段:“坐在…舒服极了”。
任务驱动:
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瀑布,他又听到了什么?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2.导学:(板书:雷声轰鸣)
(1)引导思考:作者置身在黄果树瀑布的谷底里,面对着瀑布,为什么说是“四周乐声奏鸣”呢?
(2)课件出示: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学生谈感受。
抓住“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去体会。理解比喻的含义。
(3)同学们,这种自然的美景我们能看得见、摸得到,这是一种“有形的壮美”,但还有没有一种“无形的壮美”吗?
这种“无形的壮美”就是指“生命的壮美”。一种心灵上的、精神上的提升,提升了我们做人的品位。
动情描述:大自然多么纯朴、富有,她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创造了“西湖”、“庐山的云雾”、“九寨沟”,还有“黄果树瀑布”这样的杰作,她用自己无限的生机来陶冶我们的性情,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震撼着我们灵魂,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滋养,使我们的生命得到健康地成长。
(4)同学们说得精彩,是不是也读得精彩呢!指导学生朗读。指导读好第六自然段。读出激情和活力。
(5)小结:“四周乐声奏鸣” 说明作者像是在一个大音乐厅,“聆听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也说明作者在尽情欣赏着这“天籁之音” ----大自然所赐予人类的华美乐章。欣赏宋祖英歌曲《黄果树大瀑布》。
(二)看瀑
1. 出示第三自然段。
任务驱动:
你还“看”出什么来了呢?哪些词语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2.导学:
理解宽幅白练、泻下来、千万架织布机大合奏)
(板书:宽幅白练)
小结:黄果树瀑布在春夏季节,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齐读第三自然段。
3. 如果说,如宽幅白练般的瀑布给人以震撼,那“银雨撒金街”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用心去默读第四自然段,用心体会。
4.组织学生交流。
抓住一个“奇”字。
板书:银雨撒金街
小结:银雨撒金街真是远近闻名的一大奇观,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诗意美,也从另一个侧面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同一般。
5.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第三板块:离开瀑布,拓展感悟
1.不知不觉,已是日薄西山,我们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还要描写徐霞客的塑像?而且写他“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呢?“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出示徐霞客的一段评价:公元1638年,明代大旅行家和地理学家
徐霞客在考察大瀑布后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3小结: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何止千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4. 让我们也沉醉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之中吧!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自然段。
5.任务驱动:
此时此刻,你想对徐霞客、对黄果树瀑布、对大自然或者对自己说些什么?入情入境,选择一个对象,写下想说的话。
6.动情地朗读自己写的话。
第四板块:读出方法,品出韵味
1. 一篇文章要写得好写得美,得讲究方法。平时你写作文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呢?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更好地沟通。
2. 作者笔下的黄果树瀑布是如此栩栩如生,让我们如临其境,他也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你发现了吗?
默读课文,思考本文是如何写生动的。
3.交流时突出比喻的用法。课件出示:
(1)“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水声了。
(2)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3)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4.启发思考:为什么同样的瀑布声,作者会作出不同的比喻呢?
5.小结:比喻要用的准确、巧妙,才能让人有如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