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18分)在一片蛙声中失眠⑴杭州有个小区,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18分)
在一片蛙声中失眠
⑴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蛙声一片。业主投诉这些青蛙扰人清梦,要求保安履行职责进行驱赶。这可苦了保安,青蛙在暗处,保安在明处,这黑灯瞎火的要把青蛙赶跑,哪有那么容易。
⑵我发现城里人的神经越来越敏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是古诗词里的一种令人怡然自乐的意境,但现在却成了被人投诉的噪音。不是现在的青蛙鸣叫声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出现问题了。
⑶中国的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其中一层意思是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自然界并不是一个安静的世界,早晨鸟儿啼鸣,夏天中午有蝉长鸣,晚上又有虫儿的啁啾……这就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生态”。
⑷但城市把自然割裂了,它独居一隅,自成一体。在城市的生活小区里,有隔音、隔热的洋房,地上铺的是坚硬的花岗石,裸露不多的泥土种上了草皮和树木,园林工人每隔一段时间会来给这些植物修剪和打药;城里鲜见小动物,也极少听到小动物的声音。人们以为“安静” 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宜居的。
⑸可是,“安静’”并不是大自然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的。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⑹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呜声而失眠,除非他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
⑺久居上海的亲戚去浙江天目山疗养,准备小住半个月,谁知住了3天,就打道回上海了。他告诉我,晚上山风吹过,宾馆外面万亩树林发出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实在无法入眠。有朋友告诉我,他家就在小区的水景边,人造小溪流水淙淙,声音单调而枯燥,他已与物业交涉多次,要求停止放水;还有北京的一位编辑朋友到杭州来旅游,住在西湖边,却忍受不了知了的鸣叫,要求旅行社换房,最好住到树木较少的市中心去……
⑻其实,我也像他们一样,进城20年,是一个被城市“戕害” 已久而且已经丧失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然”判断的人。平时我们总是吵着嚷着要回归自然,但是真正进入自然,却发现自己竟然适应不了,而那个被我们诅咒的人工建造出来、与自然背道而驰的城市,才是自己的“最爱”。我们睡在用钢筋混凝土建造起来的房子里,关上双层玻璃的窗户,打开低分贝的空调,如果外面有噪音,就会向物业和城管投诉……我们只有在一个没有噪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拥有一份好睡眠。
⑼但是我的童年、少年却不是这样的。屋前是小溪,终年水长流,音则轰轰然;屋后有涌泉,水从泥壁上冲下,音又咕咕;屋前屋后有竹林、树木,风吹过,会演变出雄浑的旋律;漫山遍野有小虫儿鸣唱,只有三九严寒才会消停;雨会落在瓦上,沙沙沙……还有雨滴索性会从瓦缝里溜进来,掉在你的脸上。
⑽这就是当年的大自然,我从来没有为此失眠过。
⑾现在,当我为午后的一只知了的聒噪感到心烦意乱时,我愕然发现,自己离童年真的已经太远,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
(选自2011年第11期乡村版《读者》,有改动)
小题1:人们为什么“在一片蛙声中失眠”?(4分)
小题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
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小题3:结合文章第⑼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童年、少年的生活状态。回忆这段时光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4:文章第⑶节提到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用以说明什么道理?请结合所学课文(如《苏州园林》《于园》《都市精灵》等)谈谈这种哲学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又有何现实意义?(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城市生活中出现蛙鸣导致心烦意乱,无法入睡,(2分)然而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鸣声而失眠,失眠是因为 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2分)
小题2:比喻、拟人、排比。(2分,答到2个给满分)生动形象地凸现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生动的。(2分)
小题3:自然的、真实的,亲近自然、拥抱自然。(2分,意思对即可)与现实作对比,突出作者不能回到过去的痛惜和对现实生活不自然的无奈之情。(2分)
小题4:道理: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2分)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段揭示了直接原因即:蛙鸣导致心烦意乱,无法入睡.后面的文章揭示了深层的原因"不是现在的青蛙鸣叫声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出现问题了""人们以为“安静” 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宜居的。可是,“安静’”并不是大自然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的""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呜声而失眠,除非他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真正进入自然,却发现自己竟然适应不了""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综合这些语句可知,失眠是因为"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不能再适应自然了.
点评:结合文章的内容,揣摩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一般原因不难揣摩,关键是语言的表达要全面简洁。组织语言的能力要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不断积累。
小题2:
试题分析:"人们择水而居……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可以知道是排比的修辞,"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是比喻 拟人的修辞.结合内容加以赏析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安静并不是大自然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的”,表达了作者对真正的大自然的了解和喜爱.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其中有修辞的句子要首先选择修辞。修辞的表达效果在拟答时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修辞方法 效果关键词 内容与情感.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但是我的童年、少年却不是这样的。屋前是小溪,终年水长流,音则轰轰然……现在,当我为午后的一只知了的聒噪感到心烦意乱时,我愕然发现,自己离童年真的已经太远,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可知,回忆者童年、少年的生活状态,是为了与现在形成对比,突出自己及许我城市里的人们"离童年真的已经太远,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的悲哀。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既要理解该部分文章大意,又要寻找明显的语言标志,如文中的"我的童年、少年却不是这样的""现在……"等就是明显的语言标志。
小题4:
试题分析:"天人合一"的道理很易明白,即大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现实意义,我们可以结合各个园林的自然之美,分析出自然对我们的启示,如在园林艺术上的 建筑特色上的追求真实美 自然美等的启示,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运用和表现.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本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如果不了解《苏州园林》《于园》《都市精灵》等文章的内容及主题,不要说做题拟答了,连思路也可能没有呢.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