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说课案

信息发布者:香草
  《观沧海》是初中语文教科书(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30课《诗五首》中的两首。教学时数为1课时。下面我亦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反馈及学生素质培养情况预想等几方面的内容作简单说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古代诗词借景抒情的特点;
  2.通过当场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借景抒情手法有深刻的体会;
  3.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在诗中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古代诗歌的意境之美体现在情景的交融。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情与景来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本课的重点是分析诗词中的情与景。难点是能力的训练。把学到的借景抒情的手法运用起业,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模式程序
  采用“参与型”模式,具体程序如下:
  (一)学生常规说话训练(说一个成语故事);(3分钟)
  (二)观赏录像片断,学生谈谈感受,导入新课教学(5分钟)
  (三)《观沧海》教学,了解借景抒情的特点。
  1.学生、教师共同完成对《观沧海》的情与景的分析。(8分钟)
  2.教师讲评。(8分钟)
  3.归纳小结:借景抒情。(1分钟)
  (四)学生实践活动,运用借景抒情手法,培养观察、想象、表达能力。(20分钟)
  四、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起串联作用。
  2.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五、教学手段
  采用电教器材如录像机、投影机、录音机等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效果反馈及学生素质培养情况预想
  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对借景抒情的手法应该有较为深刻的印象。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