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选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完成小题(12分)上问魏征①曰: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文言选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完成小题(12分)
上问魏征①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②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欢兜③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注释】①魏征:唐初政治家,字玄成,巨鹿(今河北)人,太宗时为谏议大夫,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封郑国公。②有苗:古代部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③共、鲧、欢兜:指上古传说中的共工、姒鲧、欢兜,都为劣臣。④贵臣:宫内太监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①上问魏征(       )       ②昔尧清问下民(        )
③兼听则明(       )       ④不能蔽也  (        )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小题3:.魏征列举了哪些明主?哪些昏君?(2分)
小题4:.你从文中看出唐太宗、魏征各是什么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皇上、从前、就、蒙蔽
小题1:①所以皇帝如果能够从各方面听取的采纳意见,那么,宫内太监就不可能堵塞住皇帝的视听,下面的情况能够很好地反映上来了。
②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小题1:略
小题1:唐太宗:善于纳谏的明君形象。 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形象。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需重点掌握。上:指唐太宗,皇上。昔:从前。则:就,那么。蔽:蒙蔽。
小题2: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做到明白、流畅、简洁。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①拥蔽:堵塞、遮掩。拥:堵塞。⒅上通:反映上来。
②宁:难道。有种:“天生(生来就有)”的意思。
小题3:明主:帝尧、舜帝。昏君: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
小题4:魏徵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列举一系列的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事例正反对比,有气势,说服力强。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善于纳谏的明君形象和一个敢于进谏直言的大臣形象。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