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听课反思 江雪
信息发布者:香草
接着,在指导学生理解诗中的生字词时,老师同样围绕那个话题提出问题,你准备画什么样的山(或诗中其他景物)?通过这一巧妙的问题,加上老师不断地追问,学生非常轻松地解读了这些生字词的意思。
比如在理解“千山、万径”时,老师问,你准备画什么样的山?一千座山?学生立即回答,不是,是许多座山。那么“万径”呢?一万条小路?学生同样明白了“万径”不是一万条路,而是指许多条路。
“蓑笠翁”,学生刚开始说要画一位垂钓的老者,老师追问,仅仅画个老渔翁就行了?咱们把镜头拉近一点再看看,还要画什么?学生很快意识到“蓑笠翁”的丰富内涵,这位老渔翁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老师接下来又引导学生观察“蓑”和“笠”的偏旁,让学生猜一猜,这两样东西是什么做的?最后出示“蓑衣”和“斗笠”的图片,让学生对这两样东西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很多时候,到了中、高年级,上课时老师就不进行生字的指导了,认为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写字指导是低年级老师应该做的事。这话是不假,但我觉得语文课最应该做的事就是教孩子读书、写字。连最基本,最应该教给孩子的都不教,还谈得上是什么语文课呢?写字教学虽不是中、高年级的教学重点,但在课堂上也不能完全就没有这部分的内容。应该让这一部分内容精简,挑选一课当中最容易出错的或是对理解课文或是词语有帮助的。有时甚至可以让这一部分内容成为教学的关键点甚至是点睛之笔。骆老师的这一设计,不仅指导孩子正确把握了字形、还理解了字、词的意思。是一次非常有效的随文识字教学。
老师接下来继续刚才的话题,“寒江雪”怎么画?学生说山上、江面上到处都是雪,雪很大。老师追问道:从哪儿能够看出这雪很大?学生立刻回答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鸟也飞走了,路上也没有人的踪迹了。老师这时又指着板书画纸上的“鸟飞绝”问学生,那这“鸟飞绝”该怎么画?学生立刻意识到,根本就不应该写上“鸟飞绝”,应该擦掉。这时老师将诗的前两行出示,引导学生去感受诗的精妙之处,这两行诗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雪大,但读了之后,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雪大。
在理解完诗句中的关键字词之后,老师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画面,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不成问题。接着老师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画面,学生说的也很好,孤寂、寂静、死寂等等。老师又问,这短短的20几个字为什么会给你这种感觉呢?诗中的哪几个字最能让你有这种感受?引导学生回到诗句,抓诗中的关键词。学生很快说出“绝、灭、孤、独”。接着老师给学生补充了课外资料,让学生明白这几个字在古诗中经常出现,对诗人表情达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又给学生罗列了这几个字在其他诗句中的运用。最后再回到《江雪》这首诗,一首诗中有一个这样的字就已经能够让人感受到诗人想表达的情感了,而这首诗里出现了四个表达意思相近的字,可见作者当时心境的孤寂至极。而原本生动的景物也被这些字披上了孤独的外衣。这些景物再放在这首诗中,立刻让这首诗有了独特的气质。接着师生在音乐声中用朗读表达出了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悟和理解。并想象画面,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试着背一背。这一环节从字到词,再从词到句,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如此设计体现出了老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更体现出了老师自身深厚的文学功底。着实喜欢。
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老师安排的是指导学生把诗工工整整地写好。这样的设计也非常出乎意料。正如前面所说,一般大家都觉得读书写字是低年级课堂要做的事,但其实不然,《课标》也强调写字教学应贯穿始终,每天的语文课应该保证学生10分钟的写字时间。可现实的教学中,这短短的十分钟却很难保证。由此导致的就是学生在低年级时书写还说得过去,越往上,学生的字写得越不能看。我想这跟老师不愿将写字指导放在课堂上有很大关系。言传身教,老师重视了,并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师范,学生的字一定能够写好。
总而言之,这堂课上我学到了许多,也让我反思自己的课堂,自己思考的够不够,该做的,该教给学生的有没有做到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