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抗生素还能“抗”多久?(1)从上世纪40年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抗生素还能“抗”多久?
     (1)从上世纪40年代起,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肺炎、伤寒、脑膜炎、白喉等已不再是致人死地的绝症,抗生素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引发这些疾病的细菌制服,70年代末,一些医学家豪迈地宣称:“人类消灭传染病已指日可待!”但正是从那时起,病原细菌开始了猛烈的反击。以最常用的青霉素为例,上世纪70年代以前,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几乎为100%,而现在这个数字已降到20%以下;80年代初期,几乎所有的肺炎链球菌都能被青霉素杀死,而到了90年代后期,50%的菌株已经对青霉素毫无感觉,其他抗生素面临的情况也不乐观,大量耐药菌株滋生,一些已经被降服的病菌又开始夺人性命,这一切使医学家们深感头疼。
     (2)细菌重新在这场战争中掌握主动是由于它们获得了抗药基因,这些基因指令细菌在生理功能上作出一系列的反应来对付抗生素,比如分泌一些让抗生素失去活性的酶,改变细菌膜的通透性以便将抗生素拒之体外,倘若抗生素进入细菌体内,某些细菌还能在自己的细胞膜上安装一个分子泵将抗生素排出体外,或者改变抗生素的作用点以使其找不到攻击的目标。在这些战术面前,许多抗生素已显得力不从心。
     (3)细菌是如何获得这些抗药基因的呢?这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它们自身基因的突变,在一个细菌群落中,极个别细菌的基因可以发生自发的改变,从而使它们具有了抵御抗生素的能力,当这群细菌遭遇抗生素攻击时,这些具有突变基因的细菌就会逃过劫难存活下来,当条件适宜时,它们再迅猛繁殖,并且可以将这些基因传给它们的子孙后代,新生代的细菌自然都是耐药菌株了,这就是所谓的抗生素筛选效应,即耐药菌株在接触抗生素以前就存在了,抗生素只是把它们“筛选”出来了,这实际上与人们的直觉相悖,人们的直觉以为细菌是在接触了抗生素后才发生了抗药性的变化。细菌另外一个获得抗药基因的途径就是质粒的传递,质粒是细菌体内一个很小的环形DNA,它能携带包括抗药基因在内的一些基因,带有质粒的细菌可以将质粒复制传递给没有质粒的细菌,这样一个细菌群落很快就都能抵御抗生素了。
     (4)耐药菌株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却大大加速了耐药菌株的迅猛滋生。自抗生素问世以来,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就普遍存在,到今天是越演越烈,抗生素药物在各种药物中的使用率是最高的,“滥用抗生素无异于玩火”,虽然医学家早就警告人们,但大众却置若罔闻,这才短短数十年人类便引火烧身。
     (5)一些医学界人士忧心忡忡地指出,如果再让目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人类将很快进入一个对付病原菌无药可用的时代,即所谓的“后抗生素时代”,这绝非危言耸听,现在,一种抗生素的作用周期越来越短,而要从自然界中分离到一种新的抗生素却越来越难,这也许昭示着一场噩梦的来临,人类能否躲过这场噩梦,一切取决于今天人类的所思所为!
1.这篇文章从两个方面说明了抗生素治疗作用减弱的原因。一个方面是细菌自然产生耐药菌株,另一
     个方面是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3)段,说说什么是“筛选效应”。
     筛选效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分析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在这些战术面前,许多抗生素已显得力不从心。
          “这些战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能否躲过这场噩梦,一切取决于今天人类的所思所为!
           为什么说取决于“今天人类的所思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通过比较“杀菌率”,说明了病原菌反击抗生素的猛烈。
     B.细菌获得抗药基因主要途径是“基因突变”和“质粒传递”。
     C.病原菌是在接触抗生素以后才发生抗药性变化的。
     D.第(5)段,“后抗生素时代”人类将无法利用抗生素抵御病原菌。

参考答案:

1.人类滥用抗生素加速耐药菌株的产生。
2.要点:(1)个别细菌产生突变基因     (2)突变基因逃过抗生素攻击     
   (3)突变基因传给后代(意思正确即可)
3.(1)示例:抗药基因指令细菌对付抗生素而作出一系列的反应。(意思正确即可)
     (2)示例:人类必须改变滥用抗生素的观念和做法。(意思正确即可)
4.C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