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桥》说课高

信息发布者:香草
语文教学的途径是什么?于永正老师一语中的: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得简单,就是识字、读书、就是朗读、背诵,就是教他们写作文,还是以前的观点──听说读写而已。因此,“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成为我最朴素的追求。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桥》。这是我不久前上过的一篇课文,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及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四组课文围绕“感动”这一专题进行整合、编排。《桥》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既是课文令人感动的地方,也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本单元的习作教学服务。
2、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所了解,已具备了一定的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但学生对洪水肆虐,大雨瓢泼的情景缺乏真切的体验。
二、说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课时为两课时,现在,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通过第二课时的教学,准备完成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老汉的先人后己、以身作则和无私无畏的光辉形象。
“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单元的训练目标,也是单元训练重点。因此,“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老共产党员先人后己、以身作则和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既是本课的学习目标,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但为什么用“桥”作题目呢?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三、说说教法学法: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读为主线,运用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学习方法,通过读书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上的特点,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说说教学流程
(一)忆,于回顾中唤感情
从复习旧知识入手,上课伊始,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读,于环境中孕感情
1、学生速读后找出描写洪水、当时危急情况的句子。
2、播放98年发洪水的画面,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朗读经验,如边读边想象画面、声音,入情入境地读,指名读、范读、赛读、齐读、评读等方法,抓住“像泼”“像倒”“势不可当”“跳舞”等重点词,读出洪水的势不可当,读出形势的危急。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这些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这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
3、情况如此危急,村民们有什么反映呢?学生读后抓住“惊慌、你拥我挤、跌跌撞撞、拥”等关键词读出了人们的慌乱,为后面反衬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埋下了伏笔。
这部分教学通过创设情境烘托了气氛,学生在读中孕伏了情感。
(三)想,于平淡处激感情
1、慌乱中,人们跌跌撞撞地拥向了木桥。老汉有什么反应呢?我们再把目光投向老汉。学生读7、8自然段: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怎么样?学生扣住“拥戴”知道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2、接着,引导学生围绕“拥戴”一词想象:老汉为什么会受到全村人的拥戴呢?
学生想象后做出了这些回答:a、帮助家庭困难的村民;b帮年纪大的人干活、买东西;c、过年的时候看望陪伴孤寡老人;d、教育不孝敬父母的村民;e、做什么都先为村民着想;f、村民们之间闹矛盾时他会来主持公道等等。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生发想象,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故事被化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激荡着学生的心灵,老汉的形象在学生们丰富合理的想像中逐渐丰满起来。
3、当人们跌跌撞撞地拥向木桥时发现没腿深的水里,早已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
(师)老人们停住了脚,望着他,因为他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师)孩子们停住了脚,望着他,因为--(生)他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妇女们停住了脚,望着他,因为--他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青壮年们停住了脚,望着他,因为--他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党员们停住了脚,望着他,因为--他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引领学生五次复读“他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随着旋律的回旋,学生的情感也随之盘旋上升,教师巧妙地把生活的、只形诸于文字符号而未被凸显的学生情感调适到了富有震撼力的状态中来,为教师、学生、文本进行亲密对话搭建了舞台。
4、因为他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所以在乱哄哄的桥头,人们看到老汉,就是看到了( )。学生有的说“人们看到老汉,就是看到了希望,因为他们信任老汉,拥戴老汉,相信他能想到办法”;有的说“人们看到老汉,就是看到了生机,人们相信他能带领大家逃生”……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他像一座山”的含义是“村民们信任老汉,拥戴老汉,老汉就是人们在危急之中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鸟在林中自会啼。这种毫无刀斧痕迹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突出了老汉的重要作用。 理解了这个句子,学生读得入情,也为下一步感受老汉形象奠定了基础。
5、在洪魔渐渐逼进的生死关头,老汉仍然值得人们拥戴吗?读10-23自然段。
学生透过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带着自己的体会、生动的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为有了前面对“拥戴”和“他像一座山”的充分解读,学生在对话与交流中感受到老汉在危急关头能以身作则、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确值得全村人信任,值得全村人拥戴!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拥戴”一词反复咀嚼,学生认真听、合理想、积极说、入情读、真切悟,语文素养得到了切实的提高,重点内容的学习也顺利地完成。
(四)写,于留白处释感情
1、读了15-23自然段你们奇怪吗?
老汉开始恶狠狠地“揪”,到了危难关头为什么却又“用力推”小伙子走呢?
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刚开始“瞪”老汉,到了危难关头为什么却又“推”老汉先走呢?
此时,我播放凄婉的音乐《三年又三年》,深情朗读24-27自然段: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读到这儿,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原来前文看似矛盾的举动,实际包含了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无私胸怀。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
2、学生有了前面感情的酝酿,此时,思如泉涌。因此,我抓住课文的留白让学生想像、练写,让学生情动而辞发:
那一天,来祭奠的还有谁?人们会怎么想?怎么说?想象当时的情景写下来。
学生的练笔集中描写的是:①人们满怀感激,深情地怀念老支书;②为老支书修坟,上香,带来祭品,敬献花圈、鲜花……这些练笔不就是对“祭奠”最好的解释吗?我结合练笔顺势引导学生理解“祭奠”。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但教学中仍不能忽视对难写字的指导练习。因此,我再指导学生写好这个词。从学生的写字作业来看,“祭奠”一词写得好,错得少。
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用心在写,用情在写,没有做作,没有矫情,自然天成,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共振。
(五)说,于碰撞中悟感情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怎样突破呢?教师仍然步步引导:
您觉得课文还可以用什么做题目?为什么?学生能够紧扣课文中心确定题目,学生的回答有《生死桥》、《生命桥》、《老汉》、《勇于献身的老汉》、《生与死的距离》、《老支书》、《洪水无情人有情》、《那一次……》、《山洪暴发以后……》等。换课题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解读课题,本课的难点也就顺利突破了。
理解题意后,让学生满怀深情地读课题──《桥》,让教学再回到整体。
(六)导,于迁移中促发展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既是单元的训练目标,也是单元训练重点。因此,在学习即将结束时,让学生回读课文,读中体会,读后讨论: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三个特点:①短句很多,最短句2个字;②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③设置悬念,最后揭晓。
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合理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学生知道课题的含义与文章写法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桥?它是架设在什么基础上的?有的学生说,在他和父母之间有这样的桥,它是架设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有的学生说,在他和同学之间也有这样的桥梁,它是架设在友谊的基础上的;也有的学生说,在他与书之间有一座知识的桥梁……最后,让学生课后模仿课文的写法,以《桥》为题进行习作,使学生对写法的学习不仅仅停留于“纸上谈兵”,而是实现“用教材教”,为本单元的习作教学奠定基础。
六、说说板书
       桥

生           死
村民 拥戴 老支书
群众        党 员
这个板书是全文的精髓,清晰明了,凝聚着强烈的感情,反映了文章的内容和中心。
七、说说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从单元整体出发整体考虑教学目标、安排学习任务,使学生逐渐养成从整体把握事物,关注事物相互联系的思维习惯。
2、精心备课,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关注目标,找准训练点;关注学生,抓牢训练点;关注“盲点”,巧设训练点。
3、语文味浓,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孕情,想中激情,写中释情。整个过程既融合听说读写训练,又渗透浓浓的人文关怀,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课堂中顺势而导,以关键词“拥戴”为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假如把这节课再上一次,我会有不一样的思路:
1、让学生在一种情感的氛围当中,再做深入的理性思考,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看法,谈自己对老汉的看法。
2、语文学习是课内长骨,课外长肉。其实还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环节:出示“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部分),或选用一些以“感动”为主题的诗作,引导学生再读,有利于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引向深入;同时,另一种文体的出现,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形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提炼与概括,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习作。
以上,我仅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六个方面说明了“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反思了教学中的得与失。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 ,那么一定能在反思中成长。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