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说课稿

信息发布者:admin

一、说教材  

《少年王冕》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第24课。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课文对原文进行了改编,改编后的文字,前一件事 “辍学放牛”,写得细腻,刻画的很传神;后一件事“学画荷花”,写得简略。两件事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孝心”来写。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极利于学生细读,感染力强,有内在的深刻教育意义。

二、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能整体感受到王冕的“孝敬”和“好学”,但如何寻找文本中独特精妙的表达方法,对文本作多元的理解,使一个平面呆板文本丰满起来,对学生来说,可能就难以把握。

三、说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上,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以老师的讲解或学生的集体讨论来代替学生个人的阅读,也不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物思想情感,在通过诵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即“扣读导悟,读中见悟”;另一方面,注意整体感悟 ,切忌烦琐,抓住关键词语来切入,获取“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四、说目标

设计教案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将第二课时作为教学重点来说,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种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是为了孝顺母亲美好品德,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教学重点: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美好人格。

难点: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把握“孝敬”?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孝敬”?这是我在课前所遇到的难题,权且作为教学难点。

注意点:这节语文课,事先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体现重中之重,体现学生自我的感悟和表达,通过个性化朗读来突出人物品德。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下教学流程。

1、  课前准备,扫清障碍。       2、欣赏美景,引导背诵。

3、  细读理解,品味孝心。       4、拓展视野,课堂延伸。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扫清障碍

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理解王冕美好的品德,在第一课时,我就与学生共同了解了王冕的家庭背景,熟读了课文,感知了课文大意。因为理解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厚的知识积淀基础上的。

第二环节:欣赏美景,引导背诵

由于第一课时的铺垫学习,学生已经感知了课文。上课伊始播放课件,伴放牧童曲,增强直观感受,让学生欣赏雨后美景,入情入境,打开学生语言话匣子,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引导学生与课文所写的段落进行对照,在伴乐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具体说说雨后景色美在哪里?让学生感受地上的“红”“青”“紫”“绿”和天上的“黑”“白”的颜色美;感受湖里荷花苞上“雨水点点”“晶莹透亮”的艺术美;感受“镶”“透”“洗”用词准确,让人身临其境,学生就能会意出“人在画图中”的意境美。此处利用光盘课件里的动画及配乐朗读,不但让学生欣赏美而且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学生融入教学中,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和教师更好的融洽。这一段是积累的重点,我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只有王冕能发现如此美的景色呢,并立志从小学画荷花?自然诱发了学生寻找出原因:“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不少道理。”这其中就有欣赏大自然道理,还有“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的道理,由此激发了王冕学画的信心和决心。了解这段课文的内在联系,读书明理→欣赏美景→诱发动机→下定决心,学生背诵起来就不会太困难了。

第三环节:细读理解,品味孝心。

《少年王冕》平白易懂,主要写了王冕的“孝敬”和“好学”,对于这一点,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时就能感受到,但如何从细节上引导学生体会王冕对母亲的“孝”,这个“孝”字的背后是一颗什么样的心呢?我组织学生自主品读、圈画孝心的词句,抓住关键词切入,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汇报交流,再通过诵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一)、语言动作,明示孝心

     1.让母亲“安心”。当母亲说没钱供王冕读书的时候,课件出示王冕说的一段话,让学生细细品读,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也闷的慌”、“快活些”。表明他愿意放牛,这是真的吗?他不想读书了吗?再引导读“还能带上几本书去读呢”这句话,说明王冕是喜欢读书的。毕竟是10岁小孩子,撒谎总不圆满。他这样说,是为了“安”母亲的心,什么是“孝”,引导学生说出能够让母亲“安心”,这就是“孝”。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组织学生个性朗读,更深地理解把握人物形象。

2.让母亲“放心”。母亲让王冕处处小心,早出晚归,王冕一一答应,并落实到行动上。课件导读“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再结合小学生平时外出玩耍,自己的母亲怎样?体会王冕遵照母亲的话去做,为的是母亲放心。什么是“孝”? 引导学生说出能够让母亲放心就是“孝”。

3.让母亲“暖心”。课件出示“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是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指名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引导学生说出理由。 “遇上”两个字可以看出,秦家不富裕,给饭菜,腌鱼腊肉,待王冕真的不错,王冕将腌鱼腊肉带回家,说明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他中午没有吃菜,王冕这样的行为,不是一次二次,这从“总”字可以看出,母亲吃着这些“腌鱼腊肉”,心里必然暖烘烘的,什么是“孝”, 引导学生说出能够暖母亲的心,这就是“孝”。再次指导朗读,加深感悟。

4、让母亲“开心”。课件导读“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的湖边走一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我抛出这样的疑问:人家出游,用的是马车,是轿子,那才是风光。为什么王冕的母亲坐牛车还十分欢喜?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历,感悟到是她感受到儿子的情,什么是孝,引导学生说出能够让母亲“开心”这就是孝。以上利用光盘课件,促进学生、媒体、教师之间的三边互动,则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多元化,更加活跃思维。

(二)勤学苦练、暗示孝心。

课文主要写王冕“孝顺”和“好学”,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中国有句俗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个做子女的,努力让父母为自己的存在,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这不就是一种孝吗?

我继续引导学生深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到王冕尽管家境贫寒,尽管10岁就做童工,但依然刻苦好学,看书,写字,作画。这一切母亲看在眼里:

(1)更加“安心”。课件“孩子呀,不是我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指导朗读,体会母亲的感情,母亲为自己不能供孩子读书而自责。但现在看到王冕这样懂事好学,作为母亲的就“安心”了。这是什么,这就是“孝”

(2)更加“放心”。 我问:王冕家里贫穷,他放弃学习了吗?指导读“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学堂,从书贩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体会出母亲看自己的孩子,没有被贫穷打垮,就更加放心,这就是“孝”。

(3)王冕勤奋好学,成才后,乡里乡外,无人不知,课件导读“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体会母亲自然更加“欢心”,什么是孝,让母亲欢心这就是“孝”

(4)原来用荷叶包些腌鱼腊肉带回家给母亲吃,母亲感到“暖心”。后来王冕勤学苦练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呢?引导学生读“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是啊,有这样的孩子,母亲就更加“暖心”了。即便在寒风中,母亲也会感到温暖的 。光盘课件的展示,可以“低耗、高效、优质”地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从而使学生从重点文字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联系实际,感悟孝心

这时我示意学生放下笔,将书关上,静静地想一想自己,“我刻苦了吗?”“我的刻苦使母亲安心了吗?”“我的刻苦使母亲放心了吗?”“我的刻苦使母亲开心了吗”“我的刻苦暖了母亲的心了吗”我想,学生此时不会说话,但学生的内心震撼却是波澜壮阔的。

第四环节:拓展视野、课堂延伸

现在的语文是开放性的语文,我们要有大语文观,将课堂与课外要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辅助效果。《儒林外史》本是一部文学名著,值得一读。为了培养学生对这部小说的阅读热情,我出示二十四孝图中的两幅图《卧冰求鲤》《戏彩娱亲》。光盘展示以便学生更有兴趣探求这两幅图背后故事,主动去阅读,更好地延伸学习。

六、说板书

板书设计,我力求简单明了,因为他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必须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