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admin
《古诗两首》反思


在教学《江南春》时,我通过抓关键词,看图想像,让学生了解到了千里江南的一片春意盎然,处处酒旗随风飘荡的情景,同时也将学生从现在的情景中拉到了唐代。

第三四句是本诗的难点,背景介绍就显得犹为重要,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我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介绍南朝的覆灭,讲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治时期,皇帝和大官僚都崇信佛教,修建寺院,据说有五百多座,寺院的僧人也是空前高涨,这些达官显贵想通过拜佛求经的方式祈求神灵保佑,千秋万代,荣华富贵,可是这些寺院在随着朝代的更替倒塌无数,已经没有多少存在了。

接着我又谈起了杜牧生活的朝代,当时正是显赫一时的唐王朝已走向衰败,连年征战,宦官当道,民不僚生,苦不堪言.而当时的统治者也效仿南朝统治者的做法,企图通过修建寺院的方法来保佑自己江山永固。学生们听了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借古讽今。

信息发布者:admin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的学习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均存在明显的障碍。课前布置了预习,课堂上发现,经过预习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学习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可惜,不少的一部分同学还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或许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预习,不会利用工具书,不会查资料等,所以课堂上的表现就不尽人意了,思维呆滞,效率低下,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预习是自主学习最显著的形式,不会预习,没有预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就存在很大的欠缺。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根源就在这里。

信息发布者:admin
古诗两首  教后反思

两首古诗都是写春景的,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但我觉得杜牧的忧国忧民,程颢的理学思想不需要过多的讲解,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也不容易理解,凭添烦恼。诗是美好的创造,学生在教室里读着,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读着,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读着。而春天的诗可以说非常多,这两首诗学完后,引导他们继续寻找,尽可能地多研究几首,这对于他们综合了解春天,了解春天其它方面负载的东西,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领着孩子们一起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是最好不过的了。我和学生一起搜集描写春天的诗,来朗读、背诵,效果非常好。

信息发布者:admin
《古诗两首》反思

      这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我都采取了看图读诗句想画面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了解了诗意,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都从古诗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不同的是两首诗诗人的心情却截然不同。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杜牧的忧国忧民的。所以,补充了一些资料,以口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当时的生活背景,要感谢师傅的两次搬运,真的也让我长了不少知识。对于《春日偶成》中的“乐”,我让学生读过古诗后找找能体现作者心情的词,他们都一下子找到了。让他们学着诗人的样在春日里走一走,瞧一瞧,更是感受了诗人的自得其乐。
信息发布者:admin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中国人历来是喜欢春的,多少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春的印迹。本单元的课文可谓是多彩的春天。在《古诗两首》中也安排了这两首关于春天的诗,展现了春的多姿多彩。《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致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目的,也是理解的手段。因此,在教学古诗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发现。

  在指导学生读通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通过看图、查字典、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读透诗歌,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春日的美丽。再品读诗歌的三、四两句写了什么内容?看看诗人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描写的,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基础,所以一眼就找到了诗眼“乐”,也就能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了,也就能够有感情地背诵了。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