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admin
《烟台的海》第二课时教后反思

       一直以来,我都比较重视教学生“读”,只是这样的教有些“自动化”,只知道自然而然地这样做,以至于让学生读的时候似乎底气不足。
       时至今日,课前思考的时候,仿佛是茅塞顿开:
       一、我突然对“读”有了更深的领悟。
       原来,“读”是载着重要使命的,“读”是一样重要的手段。学生读着,理解内容;读着,体会情感。
       二、对于“对话”这样一个概念,我有了真切的理解。
       是的,我们的教学是在与文章作者进行对话,是在与文本进行对话。
       课上,我们在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在向作者、向文本学习语言,学习表达的方法。
       三、基于“读”、“对话”两个角度,我重新确定了自己语文教学的任务。
       1、揣摩意图。我们要细读文本,揣摩作者的意图:他(她)用这样的文字,想表达怎样的意思、怎样的情感?
       2、借鉴写法。在寻找中,在比较中,我们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文本之中运用的一些典型写作方法。
       3、入境朗读。怎样的朗读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我认为,有必要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想象着,用心地朗读文字,才能表达出相应的情感,才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
       4、迁移训练。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这样的训练学以致用,才是我们语文课堂上的重点内容。我深有同感,当前的语文课太过重视人文性,而忽视了迁移运用。对于每篇课文,我们应该有足够重视的意识,选择、确定文本中值得训练的词句段,进行及时地练习。
信息发布者:admin
《烟台的海》第三课时教后反思

       一、学习写作的小技巧:
       这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课文第五、六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写的是秋天烟台的海与烟台人生活的情景。
       教学第五自然段时,我刻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的一个写作小技巧——把词换成句。你看,文中的重点句完全可以归纳为“秋高气爽”这个词,但是慢慢地写来,就有一种韵味,不是吗?
       另外,有时,作者却会把长长的句子浓缩成一个词语,也能造成一种引人深思的效果。
       二、自主性地理解难点。
       第六自然段起了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的效果,却让学生们有些费解。文后就有这么一道思考题。
       对于这个教学重点,我特意强调: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学生在艰难地努力自主理解,我适时地递给他们“拐棍”——联系上文,联系第二至四自然段的构段方法。之后,学生也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成果了。此时,再让学生齐读课文,自然就会读出一种赞叹之情来。
       三、做小导游——创造性复述。        
       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烟台的海四季不同的景观,这当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戏。课前,我让学生做了一定的准备。在学生介绍之前,我做了必要的指点: 不必完全照着课文来介绍,可以按照小导游的口吻,用上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吸引同学们到烟台去观赏海上奇观。
       在四组当中,我各请了一名代表上台介绍属于自己小组的季节。介绍完了,有同学问了:四人当中,谁最棒?我只能说,各有千秋。因为有的同学介绍得相当流畅,口才了得;有的同学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语言幽默,很有吸引力。如果有时间,我觉得应该让全体同学都来学做小导游,这样才更有效。
信息发布者:admin

《烟台的海》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今天看到《小学语文教师》中刊登了关于单元预习单的几篇文章,很受触动。一直以来,学生的预习就是一大难题。如果学生不能做好充分的预习,那无异于打仗时匆忙上阵,效果可想而知。

       单元预习单的好处显而易见。据我个人一孔之见,单元预习单也有一大弱点:内容涉及整个单元,不能有针对性地对每一课有具体的指导;相当多的内容聚合在一起,一来完成需要不少的时间;二来,学习该单元之前,就完成“单元预习单”,而学习某一个单元的内容,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如果不妥善地安排,就不利于学生顺利地学好后面的课文。

       与其贪大求全,不如把着眼点放小一些,让学生完成《一课预习单》。可以设计如下内容:

组成部分
具体项目
课题
对课题提出问题
圈出难写的字,多写两遍
查词典,理解重点词
难读的句段
多读几遍,
主要内容
练习概括
重点句段
写一写批注
全文
提出问题
文后习题
给出自己的答案
写法
对应相应的课文归纳写作方法

       不过,对于不同的课文,就对预习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而且,学习该课之前,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针对预习单的不同项目,作出必要的引导。如《烟台的海》一课,学生已经归纳出一定的写作方法,我们还可以激疑:课文中为什么先写冬天烟台的海?这个问题就涉及到选材,学生不一定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很有必要引导学生来探究一下。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