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admin
《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教后反思

       根据《三打白骨精》一课的教学目标清单,第二节课完成6、分角色朗读。7、学习故事结构。8、思辨:谁对谁错?9、复述故事。10、课后读《西游记》故事。
       这节课以复习第5个目标开场,然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分角色朗读。我看着学生读得那么入神,那一刻感到很高兴。因为正是在这样投入地参与之中,学生在“反刍”,进一步体会着故事情境和人物形象的特点。我说,如果在读的过程中,你们同时还在思考的话,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调整了一下顺序,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文中,孙悟空和唐僧的举动谁对谁错?对的对在哪里,错的错在哪里?套用一句用得很滥的俗语,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表现真的让我感到意外。他们有的说孙悟空的举动对,因为他打死的是白骨精,除了妖救了师父。有的说唐僧对,对在他是肉眼凡胎,他不知道悟空打死的是妖精,他是金蝉子转世,佛家以慈悲为怀,因为悟空杀人犯了大戒,他要念咒惩戒悟空,让悟空诚心悔过。有的说孙悟空和唐僧都有对的地方,也都有错的地方,孙悟空除妖出发点是为了救师,这是对的,但是他救师心切,没有解释清楚,让师父误会,这不大妥当。唐僧是菩萨心肠,另外也是为了徒弟好,不让他“作恶”,这是对的;但是唐僧是非不分是错的,最大的错误在于,他不信任对他忠心耿耿的大徒弟,悟空“杀人”绝对是有正当理由的,他应该理解悟空,师徒之间应该有这样的默契。这种说法就更全面了,比较客观公正。卢弘的说法也不错,说的是:悟空错就错在太莽撞,他应该像伯诺德夫人一家巧妙地跟德国军官周旋那样跟白骨精智斗,这样师父就不可能误会他。这一刻,我感到很高兴,因为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出了自己的智慧。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把《三打白骨精》与《半截蜡烛》联系起来,学习这样精彩的故事的结构,学生明白了:一波三折。我说,同学们,大家发现了没有,我国不少古典小说与这个“三”字挺有缘啊!接着,我们一起交流《西游记》中带“三”字的故事,如三借芭蕉扇、三探无底洞;一起交流其他古典名著中带“三”字的故事,如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然后,我让学生在有所准备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故事。叶旦这个女同学“巾帼不让须眉”,复述得有板有眼,我当即和同学们一起表扬了她。
信息发布者:admin
《三打白骨精》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根据《三打白骨精》一课的教学目标清单,第一节课完成第1、2、3、4、5目标:1、自学字词;2、读通课文;3、了解背景;4、概括内容;5、品味形象。
       第1、2、3三个目标可以作为预习目标,已经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课上只需检查。我让已经读通课文的同学举手,还有几位同学没举手。我让这几位站起来读一读,他们还比较诚实,于是帮助他们读通。还别说,叶青同学平时性格内向,但她读起课文来还挺自然的,我表扬了她。
       对于第4个目标,我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然后简练地概括。我采用最低起点练习法,让基础不好的杨璟同学先说,指导她一句一句地说,帮她修改。等杨璟说完了,再请其他同学说,大家都能说清楚了。
       第5个目标是本节课的重点目标。这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归纳出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白骨精等形象的特点,并找出自己的理由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这儿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词语与句子相互印证,建立人物形象。比如学生说孙悟空疾恶如仇,那什么叫“疾恶如仇”呢?读一读文中的句子,哦,明白了:“劈脸一棒”是疾恶如仇,“当头就是一棒”是疾恶如仇,“一棒打死了妖精”是疾恶如仇。
       因为第六自然段是矛盾冲突激化的一段,所以学生们交流最集中的也是这一段。学生读着课文,道出了悟空的机智——以退为进,让唐僧退下他头上的金箍,看出了唐僧的是非不分、菩萨心肠、刀子嘴豆腐心。
       这时,有学生根据这一段最后一句,得出了结论,说孙悟空为了让唐僧原谅他,就讨好唐僧,扶唐僧上马。针对这一“生成”,我这样点拨:如果换作你,有人惩罚了你,刚刚重责了你,你会怎么样?更何况是齐天大圣呢?其实此时他还有一种更好的去处——生答:回花果山当他的美猴王,过逍遥自在的的日子。我说,对呀!他何必低声下气讨好唐僧呢?其实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像这样的情况不少,但是悟空都是这样做的。你有没有新的体会呢?生再读课文,懂得了孙悟空对唐僧的忠心耿耿。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