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者:admin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后反思

今天讲的是《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

第一个环节是继续解决文后第4题。

接着昨天的学习进程,很快,师生交流的焦点集中于第9自然段。我引导学生放声朗读这一自然段,之后静心思考,再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有的说,刘老师充满自信;有的说,刘老师敢于挑战自我;有的说,他要证明自己不比正常人差。结合“幸福、充实”这两个词,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活得幸福而充实?鞠奥说得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人生目标的人最幸福最充实。

第9自然段又是人物描写方法综合运用“大全”。我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以及作者的心理描写。结合“写一个熟悉的同学的外貌”这一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怎么写。有些学生若有所悟。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文后第2题,体会这三个小题中的“泛”“浮”“漾”字的表达效果。先谈这三个字的本义,再来体会苏叔阳为什么这么使用。读着这几个句子,学生明白了这样使用的恰当。

第三个环节是朗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其中蕴含的怀念、感激、爱戴等情感。我引导学生分部分读有关内容,让他们找出当中作者运用的相同的词。学生找出来了——“倘若”、“永远”。三个“永远”分别藏着怎样的情感呢?我请学生说一说。之后,再来讨论文后第3题中省略号的作用。

最后,结合第10自然段,师生一起理解题目的意思。我问: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这么多年后,苏叔阳为什么还如此感激、怀念刘老师呢?学生明白了,他放飞的是理想,在学生心中播下的是理想的种子。

信息发布者:admin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清单如下:

1、读通课文;2、自学字词;3、了解写了刘老师的几件事;4、解决文后第4题(部分)。

在揭题时,我引导学生质疑,但很显然,要理解这个课题不是容易的事。我让学生介绍课前搜集到的苏叔阳的资料,其中特意强调苏叔阳患癌症后顽强地挺过来的经历。我说,学习课文理解课题,有的时候,如果能够联系作者的背景,就能比较顺利地弄明白。你知道,苏叔阳为什么能够战胜病魔吗?这个就与“理想的风筝”有关哎!反应很快的唐凯亮马上就明白了,举手发表看法。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不太明白的,我说,等学完课文再来谈一谈课文为什么用这个题目。

根据课堂检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我发现像刘静这样的同学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给予表扬。因为我在班里强调:不读通课文就不算做好了预习。

这篇课文中的重点字词不多,在交流时,学生把含有生字的“风筝”、“蜈蚣”提出来。我说,这些需要提出来交流吗?这些都是我们已经明白的。这一课中需要提出来讨论的词语是“功德无量”。这个词语很值得一学。因为学这个词,可以把多种方法全用上来。先查词典理解,接着对照这个词义,让学生运用“拆词法”来拆拆看。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把含有“功德无量”这个词的句子多读几遍,联系语境来说说它的意思。

在完成第三个任务时,我和学生一起分辨作者苏叔阳是怎样确定和安排文章的重点内容的。

第四个环节是解决文后第4题。由于时间关系,学生们没能展开读展开谈。但是相对于编者意图来说,我认为,学生完成这一题并不困难,他们很快体会到刘老师的乐观向上、勇敢自信。我说,下一节课我们接着来读自己深有感触的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下一节课的任务大致确定如下:

1.继续解决文后第4题:读句段,谈感受,学写法。

2.结合学习文后第2题中(1)、(3)小题。

3.体会第10、11自然段中蕴含的怀念、感激、爱戴等情感。

1)讨论省略号的作用。

2)结合第10自然段理解题目的意思。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