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这里会长出一朵花韩寒小野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这里会长出一朵花
韩寒
小野在她很小的时候从她奶奶这里学会了一套评判标准,那就是害虫和益虫。有天我正吃饭,她突然从旁边飞身而出,口中大喊一句“害虫,打死”,然后一只飞蛾就被她拍死了。     
我大吃一惊说:“我去,小野,这是不对的。”
这句话的结果就是,小野又学会了一句“我去”。
她说:“我去,是奶奶说的。”
这是我一直想和她探讨的一个观点,但我想了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措辞。为此我和我的母亲还争辩过:“对于那些虫族,所谓的有害与有益都是相对于人类而言,但你让小孩子有了这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贴上标签即可捕杀的三五想法,并不利于她的身心。”我母亲反驳道:“那蚊子咬她怎么办?难道还要养起来?害虫就是害虫,小孩子不能好坏不分,《农夫与蛇》的故事你听过没有?”  
毫无疑问,这事一直争不出个结果,但小野飞身杀虫让我很生气。我站了起来,以前所未有的严厉再次责问她:“你可以么?你可以这样做么?”
她从未见我如此,退了一步,有点畏怯道:“它是坏的小动物,它是苍蝇(那时候她把一切在空中飞的昆虫都叫苍蝇)。”
我突然思路开朗,构建出关于此事完整的哲学体系:“什么叫坏的,什么叫好的?伤害你的小动物就是坏的,不伤害你的小动物就是好的。这个飞飞的小动物伤害你了么?你把它打死了,它的家人就找不到它了,会很难过,你知道吗?你这样做,它会很痛苦,所以你错了,你要做那些让它很快乐的事情,你知道吗?”
也许是我语气太严厉,小野突然一句不说,两眼通红,凝滞几秒,瞬间大哭了起来。
我没有即刻安慰她,继续追问:“你说,你做错了吗?”
小野已经哭得没法说一句完整的句子,但抽泣之中,她还是断断续续说:“我错了。”
我上前抚了抚她的脑袋,语气缓和道:“那你现在要做什么呢?”
小野哭着走到那只飞蛾那里,蹲下身子说:“对不起,你很痛苦。”
看着她好几滴泪都落到地板上,我心疼不已,更怕因此给她留下更大的心理创伤,便心生一计,说:“别哭了,我们一起帮助它好么?”
小野噙着泪水,道,“好。”
我把飞蛾捡起,带上小铲子,牵上小野到了一片土地。我挖了一个小坑。让小野把飞蛾扔了进去,顺便告诉她,这是飞蛾,不是苍蝇。我教小野把土盖上以后说:“这只飞蛾以前是个动物,现在它死了,我们把她埋了起来它就会变成一朵花,变成另外一种生命,就不会再痛苦了。小野你快去拿你的水壶来,我们要浇水了。”  
小野飞奔入屋。
我立刻起身,跑到十几米外摘了一朵花,返回去,把花插在刚才埋飞蛾的地方。刚完成这个动作,小野正好提着水壶从屋里出来。她走到那朵花前,惊讶得说不出话。我说:“你看,就在刚才,它变成了一朵花长了出来,说明它已经原谅你了。”  
小野破涕为笑,依偎到我的怀里,说:“它这么快就有了花。”我亲了她一口,说:“是啊,我们又是它的好朋友了。它很快长了出来说明它很快乐。”小野开心地笑了。
我说,“别难过了,小野,那只飞蛾变成了花,现在像我们一样快乐。”
夕阳西下,我抱起她,走向远方。我想所谓教育也许就是这样,爱与耐心,加上用孩子能明白的方式。这世界不是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但这世界上的很多东西不能只用好或者坏来形容。初秋,已经开始吹起凉风,但此情此景能温暖一切,但此情此景能温暖一切。
她轻轻贴到我耳边,说:“嗯,爸爸,那我们再去打一只飞蛾吧。”
( 选自《读者》2014年第10期)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揣摩下列语句,探究小野这孩子作为一个儿童有哪些心理、性格特点。(4分)
(1)这句话的结果就是,小野又学会了一句“我去”。
(2)小野哭着走到那只飞蛾那里,蹲下身子说:“对不起,你很痛苦。”
(3)小野破涕为笑,依偎到我的怀里,说:“它这么快就有了花。”
(4)她轻轻贴到我耳边,说:“嗯,爸爸,那我们再去打一只飞蛾吧。”
小题3:文中划线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4:“这世界不是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但这世界上的很多东西不能只用好或者坏来形容。” 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小题5:文中这位爸爸教育孩子的方式,你欣赏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文讲述了“我”见到女儿飞身杀虫后,用爱和耐心创意地教育女儿的故事。
小题2:模仿力强,心地善良,天真可爱,好奇心强。(写两个即可)
小题3:景物描写,用凉风反衬“我”此刻内心的“温暖”。
小题4:判断的依据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例如,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似乎是“坏”的,但它对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又是“好”的。
小题5:这题可以答欣赏,也可以答不欣赏,或者辩证看待。关键是要言之有理。①欣赏,他用善意的谎言,呵护了孩子对小动物的善良之心,并避免了之前的斥责带给孩子的心理创伤。教育孩子,的确是需要“爱与耐心,加上用孩子能明白的方式”。   ②不欣赏,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是谎言就会从某种程度上误导孩子。本文的结尾,小野提议“再去打一只飞蛾”就是教育不成功的最好证明。

小题1:
试题分析:做这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题目,考生可以从题目、文章的开头、结尾、第一段的中心句、文章的过渡句着手。重点分析这些句子,然后抓住关键词语,便可以得出答案。本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从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可以得出,本文讲述了“我”见到女儿飞身杀虫后,用爱和耐心创意地教育女儿的故事。
小题2:
试题分析:揣摩文章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在阅读完全文之后,再联系上下文,根据文章的主旨来揣摩。如第一句“这句话的结果就是,小野又学会了一句“我去”。”,看似这句话有些不文雅,但正是这种语言反映了小野这孩子的模仿力强,“小野哭着走到那只飞蛾那里,蹲下身子说:“对不起,你很痛苦。””这也反映了小野心地善良,天真可爱的性格特点。
小题3: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要从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描写等方面去赏析。文中划线句很明显是一个环境描写,所以可以从描写方面去赏析。“初秋,已经开始吹起凉风,但此情此景能温暖一切,”是一个景物描写,作用是用凉风反衬“我”此刻内心的“温暖”。
小题4:
试题分析:理解一句话,我们要联系上下文,以及文章的主旨来分析理解。“这世界不是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但这世界上的很多东西不能只用好或者坏来形容。”,首先这说明判断的依据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例如,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似乎是“坏”的,但它对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又是“好”的。做此类题型,我们要理解,更要联系实际,才不会被扣分。
小题5:
试题分析:做这类开放性试题,我们要从积极健康、有利于自己表达的方向去回答。当然这题可以答欣赏,也可以答不欣赏,或者辩证看待。关键是要言之有理。如果你回答欣赏,理由可以是:他用善意的谎言,呵护了孩子对小动物的善良之心,并避免了之前的斥责带给孩子的心理创伤。教育孩子,的确是需要“爱与耐心,加上用孩子能明白的方式”。可以回答不欣赏,理由可以是: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是谎言就会从某种程度上误导孩子。本文的结尾,小野提议“再去打一只飞蛾”就是教育不成功的最好证明。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