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 页
练习与测试答案
补充习题答案
课课练答案
同步练习答案
阅读答案
电子课本
更多
其他答案
课件下载
试卷练习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录音下载
教案下载
作文范例
简笔画下载
教学视频
语文知识
班主任资料
教材
其他资料
零五网
›
全部参考答案
›
阅读《韭菜饺子》,完成后面的题(13分)韭菜饺子(徐立新)1儿子回乡下
阅读《韭菜饺子》,完成后面的题(13分)韭菜饺子(徐立新)1儿子回乡下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韭菜饺子》,完成后面的题(13分)
韭菜饺子(徐立新)
1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2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候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3之后,儿子便到屋里睡觉了,可母亲却没有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4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5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6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7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之后终于找到了。
8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9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10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11这一切都做完了是凌晨3点多了。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热乎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12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13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是呀,先吃,先吃。”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14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15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小题2:文章以“韭菜饺子”为标题有什么好处?(2分)
小题3:文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对父母?请简要分析概括。(3分)
小题4:文中最后一段写到“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儿子想哭得原因有哪些?(3分)
小题5:读完选文后,你的内心一定有所感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为了儿子随口说出想吃韭菜馅饺子的一句话,父母忙碌包饺子一夜未眠。
小题2:1文章线索 2暗示文章中心,表现父母对儿子无私的爱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小题3:细心体贴,为孩子着想,不辞辛劳,甘心付出,关爱孩子。
小题4:1为父母默默付出,无私关爱而感动 2为自己不能长时间陪在父母身边而感到愧疚3为父母整夜未眠为自己包饺子付出的辛劳而感到心疼
小题5:答题要点:能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经历,围绕父母关爱孩子或孩子理解父母来谈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题型,答题方法:人(物)+(核心)事件+结果。注意:有些文章,人(物)中的“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动物。人物:父母亲,核心事件及结果:为儿子随口说的一句话,一夜未眠包饺子。
小题2:
试题分析:答题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这道题就是按照上面的理论总结,联系文章内容分条答出来的。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人物形象的题型。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具体的事件表现出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具体三步突破:一、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二、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三、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联系全文内容考虑的问题。儿子在此的感情是百感交集的,不能仅仅答上一个知识点就不在考虑,联系全文发现,儿子想哭的原因,有多方面,如自己年迈的父母因为自己的一句无心之言就整夜不睡,给自己包饺子,默默付出,儿子感动之余,不免也充满辛酸,自己常年在外,不能时时陪伴在父母身边尽孝。
小题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此题要联系文章的内容,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语句要顺畅,感受要贴切、真实、健康。要围绕父母关爱孩子或孩子理解父母来谈感受。
本页答案点评
提交
重置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
×
纠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