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秧歌阅读答案

信息发布者:admin

阅读园地。         

扭秧歌,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它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述  讲述)说: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它最早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并流行于我国南北各地。逐步演变成灯会、年节中必须表演的习俗。清初,北京正月到处都有“秧歌小队闹春阳”,围观的人喜闻乐见,妇女们连头上的金钗都被挤掉了,达到盛况空前的程度。湖州的灯节,每夕各坊市都必须伴唱秧歌。《柳边纪略》中(记述  记载)了当时黑龙江边缘地区的元宵节,人们组织起秧歌队,伴以锣鼓,“舞毕乃歌,歌毕乃舞”,通宵达旦。然而,嘉陵区地处浅丘,农民插秧时节的农活十分(沉重繁重),人们不可能在栽秧现场扭秧歌。所以,这种男女老少都喜爱的活动,只有在逢年过节等喜庆的日子里,由组织起的秧歌队来进行。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喜闻乐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宵达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选出文中括号内用得恰当的词语。

3.秧歌最早以_________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_________和_________表演的形式。

4. 你还了解有关秧歌的哪些趣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2.记述   运载   繁重   

3.唱歌  舞蹈  戏剧   

4.扭秧歌的类型可划分为“地秧歌”。踩着高跷表演的叫“高跷秧歌”。由于受川北地域条件影响,嘉陵区大都以表演“地秧歌”为主。(答案不唯一)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