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 读着《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总感觉有个人在对我描述山水画图,却少了应该有的说教成分。孩子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吗啊? 这也许就是阅读对象对于文本的感应力。 如果作者或者编者靠拢,那么,这么美的山水画图,咱们为什么会拒绝走进呢?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原创) (题目中可以 加上“这本”就好理解了。“课本”是知识的载体,“绿色”是安全、生机勃勃的象征。谁向谁发出号召?为什么要发出号召呢?) (孙友田 煤矿诗人,收入苏教版教材的文章还有《月光启蒙》)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祖国的意象可以通过分析得出,祖国就是一个拥有门的家。家 给我们保护,家给我们温暖。)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点题)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定语后置,是为了突出定语。) 用绚丽的色彩 (“绚”的读音要注意)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用眼睛去发现,用画笔去描绘,让我们学会观察自然,观察周围。)
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 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 (联欢一定洋溢着欢乐和温馨。能想象出联欢的场景吗?早晨,我们来到操场上—— 黄昏,我们漫步在林荫小道 —— 春天,我们去野外郊游——秋天,我们去田野拾稻穗……) 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多么诱惑人的事情,山水有了人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谁的情呢?就是那个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课本的人。)
青山说:攀登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用几个词注释一下“无限的风光”,如何?为什么说后面没有引号呢?) 绿水说:前进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用一句话来注释一下大海的浩瀚?或者播个视频就可以。想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襟”前鼻音。)
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 (“云锦”什么?学生估计没见过。没见过怎能理解云的质感呢?“锦”前鼻音。) 给你们送去明媚的早晨。 去吧,大地会吹来阵阵微风, 给你们留下愉快的黄昏。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回环之美,不仅是表现在形式上,还有意思上的递进。) (这首积极向上的诗歌,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大致意思都懂的。但是诗歌的学习怎么能仅仅停留在理解意思的层面呢?还有意象,还有情感,以及是如何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还有节奏之美,节奏美特别表现在第二自然段和首尾呼应。)
我在想: 1.本文从结构上来说,首尾呼应,为什么有这样的呼应呢?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区别? 2.如何引导孩子去感受自然的生机勃勃呢?或者是用什么方法去唤醒孩子可能有的而这种体验呢? 3.这首诗除了朗诵,还有哪些是可以教给孩子的呢? 你在备课时有什么疑惑呢?请在后面跟帖,我们将及时更新,一起讨论。欢迎您的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