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教学设计
信息发布者:admin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懂得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引导他们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学习实际,了解学会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不懂就问、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前置性作业]
1.要求我们养成哪两种好习惯?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做的?今后有何打算?
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
月 日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懂得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引导他们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故事《孔子不耻下问》
2.板书“不懂就问”
二、指导观察
1.指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课文插图。
2.说说每幅图上有什么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3.交流
(1)小学生遇到难题向老师请教
(2)小学生参观校史馆,向老师询问有关问题。
(3)课间同学间相互请教,相互交流
(4)两位同学在校园里向花工请教培育花卉的有关知识。
4.观察了这些图,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爱动脑筋,不懂就问)
三、交流感受
1.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对“不懂就问”的感受?
(1)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大胆地向他人请教。
(2)可以问老师、家长、同学等,问所有懂的人。
(3)不管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其他地方,可以随时向他人请教。
2.可以说说自己,也可以说说身边同学勤学好问的事例。
四、小结
同学们“不懂就要问”,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课本中、自然界的一切,只要自己有疑问,都可以向别人请教;只自己动了脑筋不能解答,随时随地都可以问(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相互之间都可以成为老师,谁能解答问题,他就是老师。其实“不懂就要问”,就是“多问”,这是与“勤学”联系在一起的,平时我们常说“勤学多问”就是这个道理呀!
五、作业
说说遇到不懂的问题平时你是怎么做的?
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
月 日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学习实际,了解学会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上堂课学习的学习习惯“不懂就问”
2.板书“勤于搜集资料”
二、指导观察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第2页插图。
2.交流每幅图上有什么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上方学生在阅览室查阅资料,并将查到的资料内容抄录到笔记上。下方几位学生在学校的图书馆收集资料,有的在查阅,有的在摘抄,他们都很专心。中间一位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粘贴到活页纸上。他们都在收集资料。
3.除了在学校阅览室搜集资料,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资料呢?观察课文第3页插图
4.交流
在阅览室读书读报并相互交流;上网搜集资料;参观有关展览,边参观边记录;采访老人认真听,仔细记,有的还作录音。
三、交流做法
1.你在学习中用到了哪些搜集资料的方法?
2.展示教师或学生的摘抄本和剪贴本。
四、小结
[课文链接]
小故事:孔子不耻下问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不懂就问
勤于搜集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