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信息发布者:admin
施教时期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24.古诗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
资源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洵之子。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望湖楼:楼名,在杭州钱塘门外西湖边上。
西湖:湖名,在浙江杭州市城西,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预习
设计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2.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结合古诗内容理解部分字词的意思。
3.搜集作者苏轼的资料。
4.积累描写雷雨的文章。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进古诗。(5分钟)
1.读课题。

2.了解古诗背景。
3.欣赏范读。
第二板块:展示预习(7分钟)
1.读古诗。
2.说说古诗描写的情境。
3.齐读古诗。
第三板块:复习学古诗的方法(3分钟)



第四板块: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0分钟)
1.释诗题
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
2.知诗人
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3.明诗意
【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乌黑一片,没有规则。】
【跳珠:指跳动的珠子,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诗句的意思: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一片汪洋大海。】
4.悟诗情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背诵诗句。








第五板块:拓展阅读。(4分钟)



第六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走进古诗。
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
2.介绍古诗背景。
3.教师范读。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
1.指名读古诗,注意诗歌的节奏。
2.尝试说说古诗所描写的奇特情境。
3.齐读古诗。
第三板块: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第四板块: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课堂交流。
1.释诗题。



2.知诗人。


3.明诗意。
(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

(3)理解全诗。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4.悟诗情。
(1)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你会怎么诵读?
(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5.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6.小结: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
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7.想象诗歌描绘的奇特情境。
第五板块:拓展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第六板块: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完成《练习与测试》。
3.搜集、积累关于夏天的古诗。

作业
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完成《练习与测试》。
3.搜集、积累关于夏天的古诗。





施教时期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24.古诗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目标
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
资源
1.70首必背古诗中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
2.西湖荷花的图片资料。
预习
设计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2.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结合古诗内容理解部分字词的意思。
3.搜集作者杨万里的资料。
4.积累描写荷花的美文、段落。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背诗,走进古诗(2分钟)
学生背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




第二板块:朗读古诗(5分钟)
1.读课题。
2.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3.练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尽。
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三板块:明确目标(2分钟)
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


第四板块:知作者(2分钟)
交流作者的资料。

第五板块:解诗意(15分钟)
1.交流预习成果(4分钟)
毕竟:到底。
四时:和平时不一样。
接天:与天相接。
无穷碧:无边无际,一片碧绿。
别样红:特别的红艳。
2.明确学习任务。
【学程单1】
①读读诗句,看看插图,写写每行诗句的意思。
②在你觉得有难度的诗句旁加上“?”
③写完后小组交流,尝试解决你的问题。
④学习时间:6分钟
3.学生先自主后合作学习。
4.展示交流: (5分钟)
毕竟西湖六月中,(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
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时的风景和四季不相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与天相接的荷叶一片碧绿,望不到头)
映日荷花别样红(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特别的红艳)
在比较学习中掌握理解诗句的方法。
第六板块:写诗境(10分钟)
(出示荷花图)
1.学生想词语
千姿百态 亭亭玉立  婀娜多姿  玉洁冰清  争奇斗艳    出水芙蓉
2.明确学习任务。
【学程单2】
①读读诗句。展开想象,写一写这首诗所描绘的美景。(提示:可以用上面的词)
②先小组交流,再全班展示。要求认真倾听,取长补短,并从语句通顺、语言优美、画面生动等方面进行评价,打星。
3.学生先自主,后合作。最后展示交流
第七板块:品诗情(2分钟)
思考与比较
从内容上来看,这又是一首写景诗。
从题目上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




第八板块:检测反思(2分钟)
第一板块:背诗导入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一定会背许多古诗。今天就请你们展示一下,背诵一些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
2.刚才有同学正好背到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出示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二板块:朗读古诗
1.谁来把这首诗的题目读一读。
2.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相机理解“晓:早晨。”
3.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这首诗读出节奏来。
(指名读,齐读)


第三板块:目标导向
既然这首诗我们大部分同学会背了,又能读得有节奏了,那么,这节课我们该学些什么呢?
第四板块:知作者
通过预习,你对杨万里有哪些了解,用简短的话来介绍一下。
第五板块:解诗意
1.昨天大家己经预习了这首诗中的词了,谁来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




2.任务驱动。








3.学生先自主后合作交流,教师巡视。
4.展示交流:
教师相机导学:在理解诗句的意思时,要字字到位,语句尽量通顺优美。
你读读这首诗,你觉得哪句诗描写得最美,为什么?
(荷叶:多、绿
荷花:红)




第六板块:写诗境
(出示荷花图)
1.看到这图,你想到了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美景?
2.任务驱动。





3.展示交流,师生互动点评。
4.诗人用简短的诗句写出了这样的美景,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看到这样景色,你会发出什么感叹?
诗人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叹。
5.齐读整首诗。
第七板块:品诗情
1.思考与比较
从内容上来看,这首诗写出什么?
从题目上来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你觉得这个题目合适吗?为什么?
2.教师总结。
美景让我们回味无穷,意境又让我们遐想联篇,这就是古诗的迷人之处。
第八板块:检测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们学习古诗有什么方法吗?以后我们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古诗。

作业
设计
☆:1.完成《练习与测试》中相关的内容。
2.背诵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
☆☆:积累一些描写荷花、莲叶的诗句
☆☆☆:找一些送别诗,研究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比如结构,所写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写一篇《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