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课《冬夜静悄悄》说课稿
信息发布者:陈芳老师
歌唱课《冬夜静悄悄》说课稿
《冬夜静悄悄》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作者通过老师日常家访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一幅师生间深厚友情的生动画面,充分地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真情。在设计这堂课之前,我首先想到了当前歌唱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当前歌唱教学的误区
1、教师认识不到位
音乐课属于美育的范畴,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会唱≠唱好,在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对歌唱表现力的认识还不太到位,只是把教学目标简单的定为学唱一首歌,枯燥地用听、唱法反复练习,毫无审美体验,更没有设法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用歌唱表现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近年来,新课程的推进使许多教师顺着课程的潮流,把音乐课堂变得更形式化。特别是目前开展的欣赏教学热潮中,对于近年来大专院校毕业的新教师来说,歌唱教学已成为一个遗忘的角落,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跟着音乐唱会就可以了,其实这远远不够。对歌唱教学中揭示的艺术形象,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和风格,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等方面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有表情的演唱。
2、学生表现能力欠缺
学生在歌唱表现方面还未达到积极、主动的状态。音乐课堂上,我们会发现自愿上台进行歌唱表现的学生非常少,有时更是用一片寂静来回应。其实,这就是学生歌唱表现力欠缺的一种反馈,也是缺乏对自己歌唱表现的信心所产生的一种表现方式。
3、缺少有效的方法
(1)缺少科学地训练
提升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其中歌唱技能训练是基本支撑,但不能脱离音乐艺术形象进行专业训练。小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教师要把这些专业的歌唱技能巧妙地融入教学当中,由浅入深地进行。
(2)有趣味的训练策略不够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必须要以“趣味”为前提,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来制定有趣味性的教学策略。切不可割裂音乐整体艺术形象,进行反复枯燥练习,使学生失去表现歌曲的兴趣和积极性。
面对这些问题,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始终注重音乐性,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尝试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形式,比如:情境创设、深情吟诵等等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努力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二、具体策略
1、在情境中渗透科学练声
整堂课的设计分成三部分:练声、学唱、提升。也就是把歌曲进行剖析、分解。练声的扎实进行让学唱歌曲容易很多,但单纯的练声又显得枯燥、乏味,在本课教学的练声部分我通过让学生从易到难的模仿回声效果,解决歌曲的难点,使学生既体验到美,又不知不觉学会了伴唱。
2、技能、情感两线交织发展
本课以师生情贯穿课的始终,采用技能、情感两条线交织发展的形式,歌唱技能与情感教学两者融会贯通,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中渗透着知识技能教学,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开展歌唱表现活动。在教学弱起小节时,通过体验冬夜悄悄地来临,学会用弱声演唱,同时也感受到歌曲所带来的意境。
3、从歌唱中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表现了老师对学生默默的爱;第二乐段则是表现学生对老师深深的关怀。要求高低声部以平行三度音进行合唱,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一节课上很好的完成和声效果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只有一个声部不但显得太过单一,歌曲也不能达到预设的情感效果。所以我进行了一些创新,把复杂的低声部以简单的形式呈现,再加入回声效果,这样的形式学生既有兴趣,又易学,伴唱的效果也不错。
最后,通过观看《感动中国》的视频,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也让学生了解还有许多平凡又伟大的老师在默默的付出。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带着这种真挚的感情再次演唱歌曲,歌唱的表现力进一步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