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板块: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咱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了许多许多古诗,积累了许多名句,谁能给我们展示一下吗?
(学生小组内展示,再全班展示)
今天,我们要学习另外一首古典诗词。(板书课题:如梦令)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 预习作业4
指名学生介绍作者李清照,教师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以词著名,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等作品。
过渡:今天要学习的是一首词,出示《如梦令》,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呢?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而诗没有。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
“如梦令”就是词牌名。
● 预习作业2
1. 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导学。
(1)出示“藕”。
(2)教师示范写,提醒注意该字的结构。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的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 预习作业1
1. 选择好、中、差三名学生展示。
2. 教师提醒:“兴”读xìng。
3. 朗读时把握词的节奏。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第三板块:读词想画,从画面中理解意思
1.任务驱动。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4.导学。
(1)画面:溪亭日暮。
①先来读读第一句“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了?(落日余晖,晚霞笼罩天空的情景)你们见过吗?是怎样的一种美?谁来描绘给大家听听。
教师描述。(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面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晖当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让我们把这种美通过朗读传递出来)
(2)画面:藕花深处。
①看着优美的画面,你想起怎样的句子来了?咱们学过荷花吧,把优美的句子吟诵一、两句给大家听听。
②这些诗句就是写黄昏时候荷花的情景的。这个时候啊,已经是黄昏了,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四溢、色彩缤纷、幽静而神秘的世界。
(3)画面:一滩鸥鹭。
来到藕花深处,你仿佛听到什么?
小结: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有“溪亭日暮”,有“藕花深处”,还有“一滩鸥鹭”。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幅流动的画。你们看,因为是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是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
一起读整首词,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幅活动的画。
第四板块:品味词眼,感悟语言精妙
1. 你们能不能读着读着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
小结:李清照留下来的词并不多,但是“无一首不精,无一字不妙”,这里边的33个字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
2. 这次郊游的经历使李清照深深地陶醉了,她陶醉在美景中,还陶醉在哪里呢?
3. 词人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跟她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读出浓浓的醉意来好吗?再读这首词,尝试背出来。
第五板块: 布置作业
1.背出《如梦令》。
2.用优美的语言把词所描绘的意境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