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 页
练习与测试答案
补充习题答案
课课练答案
同步练习答案
阅读答案
电子课本
更多
其他答案
课件下载
试卷练习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录音下载
教案下载
作文范例
简笔画下载
教学视频
语文知识
班主任资料
教材
其他资料
零五网
›
全部参考答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说课稿优秀讲课稿
八年级上册语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说课稿优秀讲课稿
信息发布者:春风
八年级上册语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说课稿优秀讲课稿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其主旨是:世纪之交,杨振宁先生回顾了近两百年来世界上出现的许多新事物,分析了近两百年,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原因,并循此提出了“科”和“技”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进而溯源说明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基于此,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⒈了解杨振宁的相关知识。
2.了解课文内容:新事物出现的原因,中美教育哲学的异同等。
3.掌握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4.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其中的重点是: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发明层出不穷原因,科和技的关系两方面);难点: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比较。
二、说教法:学习这篇事理说明文,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辩、对话、交流,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为此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创造情景,以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
三、说学法:学生阅读这说明文要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默读,通过集体探究理清作品的思路,领会文章的道理,并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反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本文宜采用“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启思
从简介首位获诺贝奖的华人科学家入手,引入本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二)、作者简介(教师自己说出,多媒体展示)
教学目标]
⒈了解杨振宁的相关知识。
⒉了解二百年来,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
⒊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发明层出不穷原因,科和技的关系两方面)
难点: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比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简介首位获诺贝奖的华人科学家入手,引入本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二、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获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与李政通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以来,他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讲学。分别受聘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
本页答案点评
提交
重置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
×
纠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