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记者:最近媒体对你的《(论语)心得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记者:最近媒体对你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争论很多,有人说你把国学经典讲得出神入化,有人认为你误读了经典,你怎么看这些争论?
  于丹:这些争议,关系到我们究竟怎么看文化,文化是狭义、静态的,还是广义、动态的。在我看来,文化首先是一种生态,在《周易》中文化的意义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观察世间百态、人间万象,最后进入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文化是流动、生长的形态,重要的是“文而化之”。过去很多文化人,著作等身,但他的生命境界远没达到“化”境,比如苛刻、斤斤计较、不通达透彻,这都是“文而不化”。
  另外,文化是个“金字塔”,越到塔尖越是精英化,但它的研究是“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精英研究肯定是必需的,但绝不是文化的全部。金字塔越往基座走就越是草根。我个人有个理解,民主这个词不是政治的专有名词,更重要的,民主在于文化权利。难道经典仅仅是精英的特权吗?我认为,经典是大众的文化权利。过去我们把经典供奉得太高,以至于让大众去膜拜。
  记者:所以你的《(论语)心得》是面向草根的?
  于丹:经典在塔尖上的价值已被历朝历代证明过了,我想提出一个新命题:在金字塔的基座上我们还有一个陌生的证明的可能吗?我们不再以研究者、膜拜者的心理去证明那个塔尖,而是让经典进入大众生活。我所做的尝试是文化普及的意义,跟精英研究不在一个逻辑层面。
  过去,我们文化中有种不良的东西,就是简单的二分法、一元论,凡事非此即彼、非对即错。其实文化选择是多选的啊,塔尖上的精英文化、塔基上的草根文化、生生不息的大众文化,所有文化熔铸一体,越多元越健康,文化是需要一种胸怀去建设的。如果说我跟孔子的原意不同,那么欢迎每个人心有所得。
  记者:作为一个不是古典文化专家的人,解读《论语》,你认为精准性是不是必要的东西?
  于丹:我首先要特别严肃地澄清一个概念,我做的从来不是经典的解读,我做的就是心得,我从没出过《论语解读》或《庄子解读》。我是一个传媒研究者,并不是古典文化有话语权的经典研究专家,但我所了解的古典文学知识,在我和大众沟通时,我想,它应该是相对够的。之所以选择“心得”方式,就是从不追究解释的精准性,从不做字句的训诂,而是做意义的阐释。训诂学、音韵学这些东西人民大众了解吗?大众需要了解吗?“心得”就是“一心所得”,是在外延、感悟上的一种延伸,我不做内涵上的解释,这里无所谓什么是本意。
  记者:很多观众仍会把你的心得看做是孔子和庄子的本意,对此你怎么看?
  于丹:我出的两本书后面都附了原文,是我对出版社提的要求,读者看了前面之后,自己有什么想法,翻原文再想一想。我想做的就是一个导读,我想告诉大家读完经典的效果,在心灵上我们可以这么快乐、豁达,这不好吗?无非是以一种快乐心情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每个人都不要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标准答案,你可以进行自己的延伸和感悟。我希望提供的是一个方式,而不是结论,提供的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有删改)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般来说,在做访谈节目时,记者刚开始提出的问题应该是相对平和的,以免影响被采访者的情绪,从而影响下一步的采访。但是本文一上来就提出外界对被采访者的争议这样的话题,其实并不高明。
B.过去的很多文化人的生命境界远没达到“化”境,这都是苛刻、斤斤计较、不通达透彻导致的。
C.于丹认为,文化是个“金字塔”,精英研究需要的是“塔尖”,大众需要的是“塔底”,他们对于经典的需要是不一样的。
D.在嘲答第二个提问时,于丹认为当有人怀疑自己的心得跟孔子的原意不同时表示希望不要把矛头对准她,而是希望大家能够阅读《论语》,自已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E.于丹认为自己对于《论语》《庄子》所做的是心得而不是解读,不需要精准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了避免争议,于丹还在书后附了原文。
(2)记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角度)对于丹进行深入访谈的?请简要概括。(每个方面15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中有“金字塔越往基座走就越是草根”一句,结合前文,谈谈用“金字塔”和“草根”来表达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说:“我希望提供的是一个方式……而不是终点。”请联系文中提到的“精准性”和“本意”问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E
(2)①如何看待争议;②《(论语)心得》的所向;③解读《论语》,精准性是否必要;④心得是不是孔子、庄子的本意。
(3)“金字塔”和“草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金字塔”比喻文化,是全部、整体(“塔尖”即经典文化,是少数);而“塔基”即“草根”,比喻大众文化,是多数。这样写,形象地表达了经典是大众的文化权利,要让经典进入大众生活的观点。
(4)“方式”“结论”“起点”“终点”,作者简洁地概括了自己写作的意图。作为非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的于丹选择“心得”的方式,并以此为起点,但不在结论和终点上去追究解释的精准性、不做内涵上的解释,而是做意义的阐释,在外延、感悟上延伸,其本意其实就是一个导读,告诉大家读完经典的效果,在心灵上可以快乐和豁达。
(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页答案点评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