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 页
练习与测试答案
补充习题答案
课课练答案
同步练习答案
阅读答案
电子课本
更多
其他答案
课件下载
试卷练习
教学反思
说课稿
录音下载
教案下载
作文范例
简笔画下载
教学视频
语文知识
班主任资料
教材
其他资料
零五网
›
全部参考答案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4题。我八岁起就在本村一个小学读书,一直到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4题。我八岁起就在本村一个小学读书,一直到
信息发布者:香草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4题。
我八岁起就在本村一个小学读书,一直到13岁。每天清早和晚上我在田里做工,白天就读“四书”。我的塾师管教甚严,他很严厉,时常责打学生。因此我在13岁的时候便从校中逃出。逃出以后,我不敢回家,恐怕挨打,于是向城上的方向走去,我以为那个城是在山谷里面。我漂流了三天之后,家里才找到我。这时我才知道我的旅行不过绕来绕去地兜圈子而已,一共走的路程不过距家约八里。
但回家之后,出乎我意料之外,情形反而好了一点儿,父亲比较能体谅我了,而塾师比以前来得温和。我这次反抗的结果,给我的印象极深。这是我第一次成功的“罢课”。
我刚认识几个字的时候,父亲就开始要我记家账了,他要我学习打算盘。因为父亲一定要我这样做,我开始在晚间计算账目。他是一个很凶的监工,他最恨我的懒惰。如果没有账记,他便要我到田里做工。他的脾气很坏,时常责打我和我的弟弟们。他一文钱不给我们,给我们吃最粗砺的东西。每月初一和十五,他总给工人们吃鸡蛋和白米饭,但很少给过肉。对于我,既没有蛋也没有肉。
我的母亲是一个慈祥的妇人,慷慨而仁爱,不论什么都肯施舍。她很怜惜穷人,在荒年她常常施米给那些跑来乞讨的人。不过在父亲的面前,她就不能这样做了。他不赞成做好事,家中因了这个问题时常吵闹。
我家里有“两个党”,一个是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我的母亲和弟弟组成,有时甚至工人也在内。不过,在反对党的“联合战线”之中,意见并不一致。母亲主张一种间接进攻的政策,她不赞成任何感情作用的显示和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说这不合乎中国的道理。
但当我13岁的时候,我找到了一种有力的理由和父亲辩论。我引经据典,站在父亲自己的立场上和他辩论。父亲常指责我不孝和懒惰,我则引用经书上的话来和他相对,说为上的应该慈爱。至于说我懒惰,我的辩解是:大人应较青年的人多做工作。而父亲的年纪既然比我大上三倍,他应该更多地做工作,并且我说我到了他那样大的时候,我一定更出力地工作。
1.“罢课”风波以及与父亲的辩论反映了毛泽东什么样的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父、慈母给后来的毛泽东分别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用“反对党”“执政党”这样的政治术语指自己家里的情况,反映了毛泽东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经历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叛逆,反抗。
2.父亲的严厉,让毛泽东学会了反抗、辩论,同时也使他能更好地读书。同样,他从慈爱的母亲那里学会了爱,爱自己,更爱别人。
3.引用政治术语,让语言风趣幽默,进一步表现了毛泽东反抗与叛逆的性格。
4.采用第一人称,符合自传的要求;能使事件更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自传贴近人物心灵,字里行间流露出自然与亲切,传主在回忆中的叙述饱含情感,易打动人,缩小读者与文章的距离;语言的个性色彩更加浓厚,人物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 (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页答案点评
提交
重置
用户评论
我要纠错
×
纠错内容